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耕地资源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基本农田保护作为耕地保护的核心问题之一,承担着保护耕地精华部分的重要职能。尽管中央政府一直把基本农田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制度,但其政策运行的效果与预期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我国基本农田保护陷入困境,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对基本农田价值的全面认识与科学评估,是构建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重要前提。基本农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总价值包括市场价值和非市场价值。由于基本农田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等非市场价值无法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因此难以用市场价格进行衡量,必须采用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进行合理科学的货币化估计。当前中国对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评估主要采用条件价值法(CVM),但CVM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嵌入性偏差、策略性偏差、投标初始点偏差等,因此,学术界对CVM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尚有争议。相对于CVM来说,选择试验模型(CE)可以避免CVM造成的偏差,能较好地解决基本农田多重属性之间的损益比较问题,适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研究。但是,目前中国尚没有将CE引入耕地和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从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相关评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入手,指出非市场价值是基本农田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中国耕地和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研究中没有引入CE的现状,本文尝试将CE引入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然后,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认知差异,并运用CE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偏好及其可能的异质性来源。最后,本文评估并比较了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得出德清县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并分析了城乡居民零支付意愿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已有一定的认知,并认识到促进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认知更为全面深刻;(2)城乡居民对基本农田社会价值较为关注,其认知偏好受其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收入、行为和态度变量的影响;(3)城镇居民的支付意愿普遍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平均年支付意愿为143.04元/户,农村居民平均年支付意愿为27.47元/户,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收入和态度对其支付意愿有重要影响,而且,城乡居民的收入显著影响其支付水平;(4) Mixed Logit模型能够揭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选择偏好的异质性及其可能来源,且模型拟合程度更高,解释力优于MNL模型,但是,在应用MNL模型和Mixed Logit模型评估属性的支付意愿时,估计结果存在差异;(5)计算结果表明,2009年德清县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为25813.69万元,单位面积非市场价值为12670.34元/公顷,占基本农田总价值的54.17%。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的主要政策建议是:政府应多途径全方位加强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和基本农田稀缺危机意识;设立基本农田保护专项基金,建立完善的资金收取、使用和管理制度;构建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并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城乡居民和地方政府保护基本农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