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敏感颗粒处方为江苏省中医院名老中医干祖望的临床经验方,由黄芪、干姜、桂枝、麻黄、五味子、乌梅、甘草等七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阳、宣通鼻窍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鼻敏感,疗效持久、副作用小。本文主要按照国家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对该处方进行了药学部分的研究,包括文献研究、制剂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稳定性考察及一些拓展性研究。药学文献研究部分 主要对鼻敏感病症的治疗进展、处方的来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综述。制剂工艺研究部分 1.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实验,以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考察加水倍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考察结果认为,鼻敏感颗粒正交试验各因素水平,煎煮次数对煎煮效果有显著影响,而煎煮时间和加水量无显著影响,优选的工艺条件为:加十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一小时。验证试验的结果说明,优选的工艺可行。2.浓缩工艺。以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对水煎煮液进行不同浓缩工艺的比较试验,比较常压浓缩和减压浓缩工艺对含量的影响,考察结果认为,减压浓缩较常压浓缩总含量略高,且减压浓缩可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避免未知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或减少,所以在中试过程中采用了减压浓缩。3.精制工艺。由于该工艺物质基础变化较大,故以生物效应法确定可行性,并以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为指标,对水提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加醇量,醇沉时间进行了正交试验,考察精制的最佳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浓缩相对密度1.10,醇沉浓度60%,醇沉时间24小时,效果最佳,三批验证结果可以看出,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稳定可用。4.成型工艺。主要对成型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将药液稀释至相对密度1.15~1.18左右时进样状态较佳,即药液流动性良好,与其它流化条件如雾化等适应性好。同时根据临床服用剂量以及成品的性状考察,确定了最佳辅料用量,即颗粒中糊精与固含物的比例。由于流化过程中物料的状态不同,根据一步制粒设备的性能及参数,并同考虑设置温度为85℃,当物料温度升至50℃时,进液,并根据流化床内物料的情况及时调节进样速度(0~0.5kg/min)、雾化压力(0.1~0.2MPa)、进风量800~1000M3/hr,喷雾结束,继续干燥1小时,过筛即得。按照最终优选出的成型条件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稳定、可靠,生产易操作。质量标准研究部分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颗粒剂项下规定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了制剂通则检查,结果均符合规定。2.采用薄层色谱法,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了本制剂中黄芪、干姜、桂枝、麻黄、乌梅、甘草的定性鉴别方法。3.采用HPLC法对三批中试产品中的黄芪甲苷、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并制定了含量限度。稳定性研究部分 对三批中试产品进行了 6个月的加速试验和9个月的长期考察。结果看出鼻敏感颗粒在考察时间内的稳定性很好。同时测定鼻敏感颗粒中的11种成分,建立多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从而更加全面的控制鼻敏感颗粒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