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是国家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伴随快速城镇化进程和城镇住宅刚性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城镇住宅规模扩张较为明显。大规模造城运动刺激了城镇住宅规模的持续扩张,造成城市用地、用水、用能和环境污染排放量不断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降低。因此,定量研究全国城镇住宅的资源环境影响对于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优化不同地区城镇发展模式、调控城镇住宅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及住宅结构类型等因素,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思想,以单体住宅建筑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为切入点,构建了全国层面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住宅环境影响研究框架,并从住宅资源环境影响视角对上述所有城市进行分区研究,分析不同分区的城镇住宅资源环境特征。研究表明,2010年我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住宅存量面积为199.8亿m2。新建城镇住宅的水泥、钢材、玻璃、铝材、建筑陶瓷和粘土砖消耗量分别为16213.4万t、4071.8万t、220.2万t、149.3万t、1394.8万t和9746.2万t,其中钢材生产过程的环境影响占49.3%。城镇住宅发展消耗能源43669.9万吨标准煤,消耗新鲜用水量361.8亿m3,城镇住宅生活排放COD、NH3-N、SO2和NOx污染物量分别为740.3万t、83.0万t、309.3万t和406.5万t。其中,住宅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约为89.2%。情景分析显示,2020年城镇住宅资源环境压力将比2010年增加30.6%-41.7%。根据城镇住宅发展的整体环境影响将全国城市分为四类,其中I类分区城市的住宅资源环境影响仅占全国8.3%,其人均生活用水量仅为44.4m3,但城镇住宅的人均生活COD和SO2排放量高达12.2kg和5.4kg;II类、III类分区城市的住宅资源环境影响均占全国1/3左右,II类分区城市的人均居住用地高达35.0m2,III类分区城市的人均住宅生活能耗为567.1千克标准煤;IV类分区城市的住宅资源环境影响占全国城市整体影响的28.6%,其人均年生活用水量高达66.9m3,但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仅为24.5m2。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应推行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适度推进城镇住宅建设速度,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将会保障城镇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