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专门就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的比较研究尚且缺失。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莫奈与郭熙为例,着重从“视觉方式”的角度,对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异同及其思想渊源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表明,在“主客相分”的西方思维模式及“摹仿说”的影响下,欧洲风景画视觉方式以“视觉视象”为特征,在视觉表现上追求自然形态的客观化。莫奈从表现自然界“瞬间”的色光关系出发,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时间,描绘特定的对象,将自然风景做如实的视觉描述。在“天人合一”思想和“意象说”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以“视觉心象”为特征,中国山水画家不是将重点放在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上,而是借自然山水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主观心绪情感或观念。郭熙在“饱游饫看”的基础上,用自然的山水“摅发胸臆”,他所追求的是感觉,表现的是心情。因此,莫奈与郭熙面对大自然时的“视觉方式”有着质的不同。同时,莫奈风景画与郭熙山水画视觉方式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莫奈与郭熙在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中,都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这说明莫奈风景画与郭熙山水画都是以观察为基础,并没有超越人类共同的“看”直觉把握自然对象的视觉特征。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比较研究的价值。文中指出,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各有传统宇宙观点和内在价值,是两大独立的绘画系统,有着各自在世界美术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文化的共同贡献;同时,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碰撞交流中都有向对方艺术进行借鉴的现象,使我们认识到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共同以大自然为对象的两个画科,在艺术语言上沟通,审美品格上交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