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a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比较研究,国内外学者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专门就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的比较研究尚且缺失。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莫奈与郭熙为例,着重从“视觉方式”的角度,对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的异同及其思想渊源作了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表明,在“主客相分”的西方思维模式及“摹仿说”的影响下,欧洲风景画视觉方式以“视觉视象”为特征,在视觉表现上追求自然形态的客观化。莫奈从表现自然界“瞬间”的色光关系出发,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角度、特定的时间,描绘特定的对象,将自然风景做如实的视觉描述。在“天人合一”思想和“意象说”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以“视觉心象”为特征,中国山水画家不是将重点放在客观对象的忠实再现上,而是借自然山水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主观心绪情感或观念。郭熙在“饱游饫看”的基础上,用自然的山水“摅发胸臆”,他所追求的是感觉,表现的是心情。因此,莫奈与郭熙面对大自然时的“视觉方式”有着质的不同。同时,莫奈风景画与郭熙山水画视觉方式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莫奈与郭熙在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中,都追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这说明莫奈风景画与郭熙山水画都是以观察为基础,并没有超越人类共同的“看”直觉把握自然对象的视觉特征。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视觉方式比较研究的价值。文中指出,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各有传统宇宙观点和内在价值,是两大独立的绘画系统,有着各自在世界美术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文化的共同贡献;同时,欧洲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在碰撞交流中都有向对方艺术进行借鉴的现象,使我们认识到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共同以大自然为对象的两个画科,在艺术语言上沟通,审美品格上交融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广电全媒体建设风起云涌。传统广电媒体主动融合新媒体,从体制、机制、机构、资源、流程及管理等多个层面,打破媒体壁垒,重组资源,重整机构,重塑流程。本文立足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青年工作小组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之际,组织全院青年学者认真研读这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著作,并且撰写文章进行交流。我们从中选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髓外复发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临床转归及发病机理。方法:对本院1997年4月到2008年12月期间164例allo-HSCT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
工具主义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知识论上的工具主义、价值论上的工具主义和关于理性的工具主义理解。与此相对应,道德工具主义也体现为三个方面,并具体展现为五个命题。作为工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经历了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转变。转变的客观根据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理论根据是思维方式的变化。由三位一体发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问题",这是中国思想界适应世界潮流的一种新认识,是思想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本文对一百多年来中国探索现代化的思想历程所作的
随着国际、国内制造产业与文化产业交流不断的扩大,推动了会展业产值的规模增长。尤其是近年,在产业的商业模式日趋成熟背景下展览业的蓬勃发展,使展览内容和展览形式更加丰
人在世界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人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主要方面;人类需要与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引起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基础性诱因;集体缺位的个体主义、物质利益中心主
发酵蔬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生产大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发酵蔬菜的加工生产量比例偏小。目前我国泡菜生
全面预算管理是目前企业极其关注、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一种控制方法,对于大多数刚刚起步的地铁企业也不例外。同时,由于地铁企业为了改变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亏损式经营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