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逆向物流的供应链规划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chanica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应链管理以整个供应链作为管理对象,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协调、优化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为最终客户创造价值,并享受客户的价值回报。供应链管理基于最终客户需求,重点关注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流程优化。以制造导向向销售导向转化是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最终客户需求做出快速、高效的反应,所以供应链规划优化对于核心企业尤其是现代大型制造企业而言极为重要,借助优化的信息处理结果指挥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实现物流、资金流的更优化配置。近几年来,逆向物流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逆向物流中回收产品的可再利用性,以及逆向物流潜在的巨大效益,使得企业进行供应链规划时越来越重视与逆向物流的集成,并关注逆向物流的渠道选择、处理过程等。但是由于逆向物流的分散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增加了面向逆向物流的供应链规划研究复杂性。本文对现有面向逆向物流的供应链规划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逆向物流对供应链规划的影响,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继而对供应链中逆向物流的相关理论及供应链的开环和闭环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分析了闭环供应链规划的重要性。根据闭环供应链的基本结构和物流过程,建立了闭环供应链的体系结构。从而确定了以核心制造商的角度对闭环供应链中若干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一,对分销/逆向物流集成网络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各三级设施的集成网络,以最小化成本为目标建立了网络规划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对此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进行了求解,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通过与现有研究文献中模型的对比,验证了文中所提出的集成网络规划模型的优越性。第二,对包含企业内外部逆向物流的核心制造商多源库存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以可销售产品库存驱动的库存控制策略,以单位周期平均库存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多周期库存控制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分别分析了可重用回收产品比率和制造/再制造提前期对库存控制的影响。第三,对供应商选择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考虑逆向物流对核心制造商的供应商选择的影响下,建立了以成本、时间和质量为目标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的多目标供应商选择评估模型,通过蚁群算法对问题进行了求解。模拟算例表明,各问题模型的算法是有效、可行的,可为核心制造商进行物流网络优化、多源库存控制和供应商选择提供可参考的模型和求解算法。通过对上述参考模型的研究,帮助核心制造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同时,也可以为闭环供应链中其它角色的规划内容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建立了闭环供应链规划的实现平台。对闭环供应链实现平台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对面向逆向物流的供应链规划模块进行实践。通过一个实际的应用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食品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在食品加工完成后,需要进行严格的食品分析检测,这就需要应用各种关键技术。本文主要分析了食品分析检测的特点,并简单介绍了几种关键技术在食品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也是我们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
众所周知,这个世界变化很快,那么渝新欧也是在顺应这个发展变化,我们刚调整了组织结构,所以是按照商会议程加强管理。整个渝新欧是由国有控股的合资公司。今天也非常高兴在这
m分析杏坑北矿区出露地层和构造,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和邻区已有地质资料,推测矿区地质构造及含煤情况,后经项目钻孔初步验证,钻孔所见地层含煤情况较好。探讨了矿区构造特
文昌鱼是一种珍贵海洋动物。它的形态结构特殊,既有无脊椎动物的特征,又有脊椎动物的特征。因此,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的过渡类型与典型代表。人们将文昌鱼视为
在电力远动系统中,现场设备的检修目前还处于周期检修阶段。尤其对于铁路电力供电系统,由于现场测控终端(RTU/FTU/STU)数量较多,布置在室外或室内(车站),无人值守,设备生产厂
由于具有货运量大、安全、经济的特点,水路运输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船舶数量的急剧增加以及各国对沿海、内河水域的深度开发和利用,限制水域高密度的交
阎真的《沧浪之水》在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在叙事上更侧重于写出池大为在进入官场后的心理状态、情感变迁及灵魂轨迹,是一部文学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心灵史.不管是在心理
光学模块是激光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光学模块装入激光装置后,再对其进行准直和调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对光学模块必须进行离线准直和调整。本课题设计的光学模块准直调整
项目后评价始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其后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向贫困宣战”计划中得到进一步完善,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为许多发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