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乙酰化诱饵蛋白酵母双杂合筛选体系的建立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china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所有与修饰后细蛋白结合的蛋白鉴定仅限于生物化学方法,而在基因组范围内的筛选工作还很少,有报道在细胞内表达异源性的蛋白激酶,用双杂合试验进行翻译后修饰特异性结合蛋白的筛选.如:在酵母中表达酪氨酸激酶或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哺乳动物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以使底物磷酸化后再用双杂合试验来进行筛选.由于磷酸化过程依赖于传统的酶-底物反应(反式作用),如果外源性的酶难以从宿主细胞中众多的蛋白中识别特异蛋白底物则接下来的筛选可能失败.因此,为提高底物磷酸化的效率,增加"诱饵"蛋白的特异性就必须过量表达激酶,而这样可使宿主细胞中蛋白被不当修饰导致细胞生长停滞.为使细胞内酵母双杂合试验"诱饵"蛋白能特异地、持续修饰,我们将Gcn5 HAT结构域和组蛋白H3尾相连,这样酶与底物的物理性连接可能使"自体催化"现象发生在一个蛋白分子内而产生高效率的乙酰化修饰.我们将组蛋白H3尾(1-59位氨基酸)与Gcn5(18-252位氨基酸)野生型相连,再连接Ga14DNA结合结构域和HA;用无HAT活性的Gcn5变异体作为对照.将含有上述融合蛋白ORF的质粒和载体对照分别转入酵母细胞中(PJ69-4 α),用抗HA和抗组蛋白H3K9/K14乙酰化抗体检测酵母全细胞提取液中人工融合蛋白的工作情况.我们还构建了GAL4DBD-H4-Gcn5 wt-HA和GAL4DBD-H4-Gcn5 F221A-HA重组体,试验表明:GAL4DBD-H4-Gcn5 wt-HA融合蛋白有自体乙酰化现象(H4K8)而GAL4DBD-H4-Gc n5F221 A-HA则无.为检测融合蛋白能否用于酵母双杂合筛选试验,我们与华盛顿大学的Stanley Fields博士合作进行高通量酵母双杂合筛选试验.为探索Rmtl在体外甲基化活性与组蛋白乙酰化的关系,我们提出了以下假设:Rmt1甲基化那些已预先乙酰化的H4或H3(位置尚待确定)之精氨酸,而那些乙酰化位置可以结合Rmt1.但因为Rmt1的靶组蛋白可能占有很少的百分比,或仅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存在(即在某些基因开放时),因此RMT1缺陷不会造成H4甲基化明显减少.为检验上述假设,我们进行了体外甲基化试验.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地构建了酵母自体乙酰化双杂合筛选系统.用这一系统,我们筛选出了Rmt1、Yap6和Rpm2三个候选蛋白,Rmt1与乙酰化H3和H4反应,而Rpm2和Yap6则与乙酰化H3反应.我们已知上述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因此,它们与乙酰化组蛋白的关联应该与染色体功能有关.
其他文献
P2P网络的出现让整个网络的工作模式由集中式走向了分布式,整个网络的工作重心也由服务器转向了符个结点。P2P网络本身的发展经历了混合型P2P网络,无结构型P2P网络,直至现在
干旱、极端温度和高盐等各种非生物逆境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植物抗逆性的分子机理及抗逆作物新品种培育一直是植物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已鉴定出大量的与植物抗
该研究通过建立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获取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差异表达蛋白,探求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一系列应答反应及蛋白水平上的动态变化.我们采用原代
环境友好、低能耗的白腐菌生物预处理技术是增强毛竹酶解、提高生物基产品转化率的有效途径,但其增效酶解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清楚。故本论文采用高效生物预处理菌株Echinodont
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发育经常受到干旱、高盐、低温和重金属污染等非生物逆境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虫害等生物逆境的影响。各种逆境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并造成作物的品质
胰岛β细胞是胰岛中最主要的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70%以上,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分泌胰岛素.生理情况下,血糖升高,可使β细胞膜去极化,膜上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细胞内游离钙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也是现阶段单因致死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从1953年~1985年,中国结核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上世纪90年代,这种下降趋势己不明显
传感器作为传感网组网的基础节点,对传感网的性能、可靠性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红外系统以其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下工作)、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
学位
由于LED显示屏具有亮度高、功耗低、寿命长、节能环保、视角宽等优点,LED显示屏逐渐成为平板显示媒体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商业传媒、文化演出、公共场所信息发布等各种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