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数学课堂管理的行动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江苏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城市化进程也发展迅猛,是城市化水平上升较快的省份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升级,使得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客观上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文化基础课上表现的更明显。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对所在学校X班的数学课堂管理进行行动研究,通过研究来找出中职数学课堂管理的方法,改善课堂教学管理水平。本文从课前准备、课中管理、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将传统中职数学课堂管理模式与“准备+管理+反思”这一数学课堂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尝试找出一种适合现代中职生特点的新型课堂管理模式。本文首先对中职数学课堂管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文献综述,主要从已有的研究出发,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发现:现阶段学者们对于课堂管理主要集中在对数学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和中职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及教学管理现状研究上。从研究的方式来看不够多样。因此,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选用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为主线,结合文献法及调查法,从宏观上把握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在这基础上确定以南京J职业技术学校X班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从微观层面上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在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对课堂管理有关的理论及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对于容易混淆的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进行比较、说明。对于行动研究和中职学校也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再次,开展对中职课堂管理行动研究的方案设计,明确中职课堂管理问题表征,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随后,制定了关于中职学校课堂管理问题的行动研究计划,并逐步对研究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在开展中职数学课堂管理行动研究的实践中,从行动起步——教师课堂管理注重“准备+管理+反思”,行动改进——转变教师课堂管理与评价模式,行动检验——新模式下数学课堂管理再验证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活动。通过研究发现:采用传统课堂管理模式下的班级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业成绩与采用新型“准备+管理+反思”课堂管理模式下的班级学生具有显著差异。采用新型课堂管理模式的班级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显著改善,优于传统课堂管理模式下的实验结果。第二学期,在采用传统课堂管理模式下的班级中也采用了新课堂管理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第二学期学习情况也有所提升。证明“准备+管理+反思”这一新型课堂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以及对于在研究过程的问题进行评价与反思:课堂管理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更应该将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一个整体。在课前做好教学准备、提升教师自身的课堂管理水平;在课中,开展分层教学,并在课堂管理过程中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合理解决课堂过程中的问题,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后,做好反思,通过反思进行总结,以期不断提高中职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其他文献
对于同一个行为及其后果的判断可存在三种不同的角度:行动者、接受者以及观察者。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和理论探讨了行动者和观察者对同一行为的归因差异,但研究者们却忽略了行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丰富的人才强国战略思想,而用才思想是邓小平人才强国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才思想主要体现在给人才提供锻炼的机会、为人才创造适宜的条件和对人才实
邓小平理论蕴涵的方法原则赋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以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体现了这个理论的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这些方法原则包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
体育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素质教育手段进入学校并在学校中逐渐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也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的多方面价值。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
管理学自诞生之日起,由于研究重心的转移,先后产生了以作业流程、管理过程为中心的"古典"管理理论,以人际关系、行为激励为中心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以决策优化为中心的"现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疗中恩替卡韦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A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B组采用阿德福韦
成长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员工因为其成长背景的特殊性常常具有鲜明个性,企业在管理中必然要考虑他们的个性因素,适时调整管理方法。企业要运用多种理念,以人为本,吸引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