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周转和矿质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养分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发生改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及过程,进而影响森林碳周转及土壤碳汇功能。由于古老与进化树种叶和根系的形态解剖结构和养分含量不同,推测古老与进化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可能不同,这意味着两类树种的生态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不同的响应,但目前这个推测尚没有相关的研究数据支持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南方低效人工林改造与特色生态产业技术”-课题“低效经济林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专题(2017YFC0505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氮对固氮和非固氮树种细根寿命的调控机制研究,313706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周转和矿质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在大气氮沉降背景下,土壤养分及凋落物的养分含量发生改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及过程,进而影响森林碳周转及土壤碳汇功能。由于古老与进化树种叶和根系的形态解剖结构和养分含量不同,推测古老与进化树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可能不同,这意味着两类树种的生态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不同的响应,但目前这个推测尚没有相关的研究数据支持。因此,研究古老与进化树种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的响应,对于认识两类树种在碳周转中的地位并预测两类树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响应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研究分别以3个古老树种和3个进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施氮肥模拟氮沉降,研究不同类型树种细根和叶片分解速率和养分损失率的差异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研究结果如下:(1)古老树种凋落叶和根分解速率高于进化树种。施氮处理促进了古老与进化树种凋落物的分解进程(P<0.05)。通过使用Olson负指数衰减模型对凋落叶和细根的分解速率进行拟合,6个树种的凋落叶和细根分解速率相关系数R~2分别在0.805-0.917、0.880-0.986。进化树种和古老树种凋落叶周转期分别为4.092a和2.291a,进化树种和古老树种细根周转期为3.994a和3.161a;在施氮处理下,进化树种和古老树种凋落叶周转期分别为4.432a和2.540a,进化树种和古老树种细根周转期分别为3.291a和2.475a,这些结果表明古老树种根系和叶分解速度快于进化树种。(2)整个分解过程中,进化树种与古老树种凋落叶C含量无显著差异,古老树种凋落叶P含量和N含量显著高于进化树种(P<0.05)。进化树种细根C含量显著高于古老树种(P<0.05);进化树种细根N含量要显著低于古老树种(P<0.05);进化树种细根P含量与古老树种无显著差异。施氮处理促进了进化树种与古老树种凋落叶N、P的富集和C释放;促进了进化树种与古老树种细根C的释放和N的富集,抑制了细根P的释放。(3)进化树种凋落叶C/N、C/P、N/P高于古老树种,其中N/P在两类树种凋落叶间未达到显著差异。进化树种细根C/N、C/P、N/P显著高于古老树种(P<0.05)。施氮处理降低进化树种与古老树种凋落叶和细根C/N、C/P,其中施氮处理使两类树种细根C/N达到显著差异(P<0.05);施氮处理增加了进化树种与古老树种凋落叶和细根N/P,其中施氮处理使古老树种细根N/P达到显著差异(P<0.05)。(4)施氮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P<0.05);显著抑制土壤全磷含量的增加。凋落叶和细根C含量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凋落叶和细根N含量均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凋落叶P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P含量与土壤全磷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施氮处理改变了土壤pH与凋落叶C、P的相关性、改变了土壤全磷与凋落叶C、N的相关性、改变了土壤pH与细根C的相关性、改变了土壤有机碳与细根P的相关性。(5)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与凋落物初始C、C/N、C/P、木质素、纤维素、木质素/N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初始N、P、叶片厚度、叶片面积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细根分解速率与N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初始C、C/N、木质素、木质素/N呈现显著负相关;施氮处理改变了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P的相关性。施氮处理改变了细根分解速率与细根初始木质素、纤维素、N/P的相关性。(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凋落叶和细根分解速率与土壤pH、土壤全氮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凋落叶分解速率与细菌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叶的分解速率与真菌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l指数和ACE指数)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细根的分解速率与真菌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l指数和ACE指数)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无论是根还是叶凋落物,古老树种分解均快于进化树种、古老树种分解周期均短于进化树种,两类树种叶片分解周期均短于细根分解周期;两类树种分解进程对施氮肥的响应不同,总体表现为施肥先促进后抑制凋落叶分解速率、增加了周转周期;而施氮则加速了细根分解速率,降低了周转周期;两类树种的凋落物分解与其N、C、木质素、纤维素含量等有关,并受土壤微生物、土壤氮、土壤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古老树种与进化树种地上地下凋落物分解进程的差异、对氮沉降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预测两类树种在全球碳氮循环中的功能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2-吲哚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抗癌、抗精神病及抗菌药物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尤其是手性的螺吲哚酮类化合物很多都已经用于临床药物,所以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大的价值。Heck反应是构筑吲哚酮类化合物的一类重要方法。但是通过串联Heck/脱羧偶联反应,合成3,3’-双取代的吲哚酮类化合物却鲜有人报道。本研究发展了一类钯催化的串联Heck/脱羧偶联反应。该反应用N-邻碘苯基苯丙烯酰胺和丙炔酸类化合物为
在粮食安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人们认识到都市农业在保障城市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都市周边区域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逐渐被认知,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都市农业活动必须以空间为载体展开,空间的各种属性对都市农业具有多种限制和支持作用,为促进农业与城市的多层次整合,更好地利用城市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本文通过多功能评价的方法来评价城市
大气中二氧化碳(CO2)含量的不断增加而导致的环境和社会压力是目前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将CO2直接利用或转化为更有价值的产品,是减少CO2排放的众多战略之一。在CO2利用和转化的许多方法中,均相催化二氧化碳硼氢化反应在二氧化碳转化为有价值的碳源产品中效率突出。由于CO2的结构稳定性,用普通方法很难还原转化CO2。近些年化学研究者们开发出了许多在催化CO2硼氢化中有很高活性的催化剂。在催化硼氢化C
自实现富勒烯的制备以来,富勒烯的化学修饰备受关注。功能化的富勒烯在纳米材料、生物医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富勒烯全碳化合物,作为电子受体材料、传输层材料、界面层材料和添加剂等应用于有机、无机太阳能电池。因此,构建新型富勒烯碳环衍生物,对于拓展富勒烯碳环化合物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过渡金属催化脱羧的策略开展富勒烯的碳环功能化,包括钯催化脱羧的富勒烯并环戊-4-酮类衍
湖泊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蓝绿空间,是城市居民接触城市湖泊、进行滨湖游憩活动的主要途径,对于调节居民身心健康、提升居民福祉至关重要。随着武汉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武汉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与三线一路规划的推进,湖泊公园的规划建设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湖泊公园游憩需求与有限的湖泊公园游憩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评价湖泊公园的游憩供需现状,识别游憩供需空间匹配关系,对于湖泊公园游憩能力提
随着全球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贵金属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其储量却十分有限。因此,研究含贵金属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与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电化学处理和膜分离等技术相比,固相萃取以其高效、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Two-Dimensional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2D CO
近年来,在全球高度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系统常常会受到自然和人为灾害等突发性的干扰,气候变化是(Climate Change,简称CC)是当代社会最紧迫的威胁之一,高温热浪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事件频发,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导致城市热环境逐渐恶化,高温灾害是当前主要的城市问题之一,不仅影响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居民日常的户外生活,而且威胁到城市能源消耗、生态系统运行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
酰胺基团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官能团之一,存在于大量的有机中间体和化工原料中。一方面酰胺基团存在于生物分子的中间体,构成了蛋白质和多肽的核心结构。另一方面含有酰胺基团的化工原料,例如乙酰苯胺、脲、氨基甲酸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含氮杂环的合成中。本文包括了两个部分的研究:第一部分,我们发展了一种Mg Cl2和KOH促进的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和β-酮酰胺分子间亲核脱乙酰化串联反应,该转化过程以乙醇为溶剂,可以高效的
生物体内的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之一。受体、蛋白质泵、通道和酶等能够嵌入细胞膜内,并控制细胞对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回应,从而调节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输;协调细胞功能和生理反应,其中能够精确控制跨膜离子转运的主要是跨膜离子泵和通道。在超分子化学体系中,以天然通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化学研究工作者设计并构筑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嵌膜分子,与膜蛋白不同的是大多数超分子体
低碳烯烃是当前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原料,传统上由石脑油高温裂解生产。我国基本能源结构是贫油、少气、富煤,随着石油资源日益枯竭和国际油价大幅震荡的影响,寻求非石油资源途径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合成气(CO和H2)可以用于制备低碳烯烃(STO),而合成气可以由煤炭、天然气、生物质等原料制备。与石油裂解相比,合成气制备低碳烯烃不会产生SO2、NO2等有毒、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属于清洁型、环境友好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