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与权力:网络暴力的社会学分析——以“李天一事件”为例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o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网络暴力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日益凸显,并且由于其对个人、网络和社会的威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给予了关注,但就目前而言,网络暴力现象的应对仍是一大难题。要解决网络暴力这一棘手的问题,就需要先对其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寻找新的视角和思路来研究网络暴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网络暴力,成了本文的研究出发点。  本文选取了2013年的“李天一事件”作为网络暴力现象研究的深度个案,尝试从该事件中出现的话语着手,以福柯等人的话语权力理论为分析视角,通过话语分析和过程-事件分析法还原网络暴力出现的来龙去脉。本文把网络暴力看作是一种网络话语暴力,考察了话语发生时的社会语境、网络语境以及话语对象的特质;分析了网络话语暴力发生时表现出的种种特点;并深入探讨了网络暴力背后的话语权争夺情况;最后从网络暴力事件的话语-权力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其形成的内在逻辑。  研究发现,网络暴力现象的出现与当前社会矛盾冲突的积聚及网络话语权力的释放有关,现实社会中的仇官仇富、焦虑、不公平感等社会心态与网络世界里的匿名性、自由性、开放性、即时性、聚集性等特点交织,给了网民们用网络话语权弥补现实话语权的机会;网络话语对事件的介入是网络暴力的起点;事件进入网络被引爆之后,网络话语会出现扩张和流变,衍生出“人肉搜索”、“网络谣言”、“网络段子”、“网络流行语”等话语形式,展现出“网络暴力”的面目;“网络暴力”实际上是伴随着网络话语权争夺而出现的结果。进而,“网络暴力”事件形成的内在逻辑也得以呈现:某事件作为一个导火索,激发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道德评判,道德评判区分出的“不道德”将面临网络公开羞辱和标签化歧视,而在当事人发表声明进行澄清或解释后,又将遭遇各种质疑,当事人声明或辩解的意义也将遭到扭曲;在这整个过程中,网络大V、网络媒体以及网络大众等主体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却形成了一股合力,并在话语资源助力下将“网络暴力”事件推向了高潮。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去年我单位组织的收听党员先进性教育电视报告会时,一位县机关的中层干部作报告说,他的老母亲因为治病从100余里外的乡下来到县城医院,前后住院一个多月,可他由于忙工作,直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如设施严重落后,教学质量明显滑坡,管理矛盾更为突出,办学压力越来越
林加国,字谷雨,著名书法家、诗人。1939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原海军某部部队长、政委、高级工程师。现系文化部新长征民族文化传承顾问、中国国学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数字艺术馆馆长、中国文艺家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高级研究员等。  其作品曾被中国文联等单位认定为书法类特别等级作品,作品被数十位海内外国家领导人及北京人民大会堂、多
纵观短跑的发展历程,起跑技术发生的众多改变。通过对运动员起跑技术训练的研究和发现,要使运动员训练更加高效,就需要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起跑发力和反应速度能较好的掌握。本
从1980年代开始,牧区的人民公社解体,牲畜被承包到户。承包调动了牧户养畜的积极性,牲畜数量增加,对草原的开发利用也不断深入,草原退化加剧。为了遏制牧民对公共牧场的滥用,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和发达,环境问题也成为人类不得不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及人的行为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根据迁移者进城务工后变现出的种种特征,学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