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组信息的镰刀菌生防菌株挖掘与拮抗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en419413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赤霉病(FHB)是由多种镰刀菌联合造成的真菌病害,不仅降低小麦产量,造成经济损失,而且收获的籽粒中还含有大量的镰刀菌毒素,影响食品安全。近年来,利用具有特异性抑菌效果的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分离筛选对镰刀菌产生高效抑制作用的新菌株,并开发出可用于生产的生防菌剂,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合生物信息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基于拮抗物质的生物合成基因序列进行高通量菌株筛选,为赤霉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具有抑菌潜力的优良菌株,为进一步拮抗物质的鉴定和研究拮抗机制提供更加快速完善的方法。本研究以脂肽类物质(表面活性素surfactin、丰原素fengyc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合成基因簇中保守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PCR反应检测1342株细菌菌株的解链温度Tm值,筛选携带4种脂肽合成基因的细菌菌株;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PH-1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初筛得到的不同菌株在不同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作用强的菌株。以吩嗪类物质合成基因phz E的保守基因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采用实时定量PCR反应和凝胶电泳结果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菌株的phz E基因表达水平,筛选具有吩嗪合成潜力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16S r RNA和gyr B基因分析,鉴定拮抗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拮抗菌株对8种镰刀菌的抑菌圈宽度,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和溶剂萃取法提取拮抗物质,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拮抗提取物对F.g的抑菌圈直径。研究菌株对F.g的拮抗机制。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不同浓度的拮抗菌发酵液提取物对F.g的抑制率,计算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用提取物处理F.g培养液,显微观察对F.g孢子和菌丝形态的影响,测定产孢数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试验,荧光显微镜观察提取物对F.g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LC-MS测定F.g菌丝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培养液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含量;采用LC-TOF-MS鉴定提取物中的拮抗物质;测定并分析拮抗菌株的全基因组信息,从基因层面验证其脂肽合成能力。在番茄果皮和小麦上进一步验证拮抗菌株对F.g的生防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1342株菌株中初步筛选出155株携带4种脂肽合成基因的细菌,菌株7D3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强,平均抑菌圈宽度与OD600的比值为15.33;7D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7D3菌株对8种镰刀菌均具有抑菌活性,抑菌圈宽度和菌落半径的比值均在1.95以上,具有较广的抑菌谱;正丁醇提取物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7.30 mm,选择正丁醇萃取作为提取7D3拮抗物质的溶剂。7D3提取物对F.g菌株生长的EC50为75.09μg/m L,4×EC50浓度的7D3提取物抑制F.g的产孢能力,抑制率为85.67%,孢子基本不萌发,萌发率小于1%;7D3提取物导致F.g孢子和菌丝畸形,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7D3提取物引起F.g菌丝体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降低,能够抑制DON毒素的产生;7D3提取物中存在surfactin、iturin A和Bacilysin等脂肽类物质,具有生产抗真菌脂肽的潜在能力,其基因组中有5个基因簇参与脂肽的生物合成,进一步证实了该筛选方法的可行性。(2)从1342株菌株中筛选出一株具有吩嗪合成潜力的菌株S-1,经鉴定菌株S-1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孔吸附树脂中XAD-1180N型对拮抗物质吸附效果较强,抑菌圈直径为8.50 mm,选择其作为S-1拮抗物质的树脂种类。S-1提取物能抑制F.g的生长,EC50为22.86μg/m L,4×EC50浓度提取物抑制F.g产孢能力,抑制率达93.42%,完全抑制孢子的萌发;S-1提取物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菌丝顶端膨大,POD、T-SOD、CAT活性下降,降低DON毒素的产量;S-1拮抗物质主要为绿脓素(PYO)、吩嗪-1-酰胺(PCN),推测菌株S-1主要通过分泌PCN来抑制F.g;S-1具有16个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其中合成吩嗪物质的有2个,从基因层面表明S-1菌株具有生防潜力,再次证明了基于基因信息的菌株筛选方法的可靠性。(3)7D3和S-1菌液及其提取物喷涂果皮,在番茄果实上接种F.g,观察7D3和S-1菌株在番茄果实上的定殖和禾谷镰刀菌的侵染情况;用盆栽试验测定生防菌株7D3和S-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防治效果,通过LC-MS测定小麦籽粒中DON含量。结果表明,生防菌株7D3和S-1能够定植于番茄果实表皮,抑制禾谷镰刀菌的侵染保护果实;菌株7D3菌液和提取物处理组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仅为30.32±12.84%和24.87±14.57%,菌株S-1菌液和提取物处理后仅为45.08±9.68%和51.35±15.8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HB的87.50±9.31%~89.40±14.17%,菌株7D3和S-1均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处理组小麦中镰刀菌DON毒素含量为0.94~1.49μg·g-1,均显著低于对照的1.58μg·g-1,菌株7D3和S-1具有良好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应用潜力。该论文有图69幅,表12个,参考文献114篇。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增加了对清洁水的需求,造成巨大的用水压力。水能溶解很多物质,这一特点使水很容易受到污染。淡水、海水等水资源正被人造垃圾、废料等侵蚀,进一步加剧了人类用水的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材料或技术去快速识别检测并处理污染物以缓解日益严峻的水污染问题。金属-有机骨架(MOF)是由有机配体连接金属离子形成的周期性网络,具有比表面积大、结构可调、稳定性良好等优点。其中离
学位
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盐差能是来源于海洋的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目前,应用于盐差能转换的技术很多,反电渗析(reverse electrodialysis,RED)技术就是其中一种。离子交换膜(ion exchange membranes,IEMs)作为RED系统的核心组件,在盐产能提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膜作为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膜,它结合了有机膜与无机纳米颗粒
学位
随着全球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能源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对于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持续依赖不仅会造成能源短缺,而且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人们意识到要想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其中,氢能以其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能源载体,而电解水是获得高纯氢的重要手段。除了阴极的析氢反应(HER)外,电解水还包括阳极的析氧反应(OER)。两者
学位
α-磷酸锆(α-Zr P)是一种无机层状材料,由相互作用较弱的二维大分子单元堆叠而成,各种胺可以与α-Zr P层板表面的酸性P-OH基团通过酸碱反应插入层间,甚至使层板发生剥离。通过插层或剥离-重组,α-Zr P能够与功能性客体分子复合形成新型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得益于无机层状化合物自身的优异特性以及复合材料在光化学、电化学和催化方面的功能性,设计和制备新型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对于开拓新型的光
学位
目前,环境污染严重,化石类能源日益枯竭,寻找高效的、环境友好的替代能源已非常急迫。氢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可再生、无污染等特点。电化学水分解已成为最有前途的制氢策略之一。电化学水分解的电催化剂通常是铂、铱和钌等贵金属,但相对稀缺且价格高昂,限制了其应用。所以开发廉价且性能优异的的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是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综上,本论文旨在通过形貌结构改变、原子掺杂、界面修饰等对非贵金属基材料进行高效调控,
学位
二维层状材料代表了一类新兴的纳米材料,因具有比表面积高、电子传递速度快、制备和剥离容易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这种材料能够通过插层的方法将具有功能性的客体材料插入到层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二维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形成的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主体材料独特的结构特性,规整的层状结构和稳定的物化性质,还兼具客体材料的优异性能,从而在光电催化领域,电化学及其生物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
学位
顺铂作为最早应用于临床的金属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睾丸癌和子宫颈癌等癌症方面有着不俗的表现。但是,铂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限制了其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基于新型铂类配合物或者其他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药物开发。很多金属Ir(Ⅲ)配合物表现出强细胞渗透能力以及独特的抗肿瘤活性,引起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者们广泛关注。不仅如此,Ir(Ⅲ)配合物还表现出优异的发光性能,因其激发/发射波长易于调节、量子产率高、斯
学位
含吡啶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医药、农用化学品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烯基吡啶是目前上市的治疗抑郁症和过敏性疾病药物的核心结构,如齐美定、曲普利啶、氯雷他定、阿西替尼、孟鲁司特等药物。另一方面,烯基亚胺(α,β-不饱和亚胺)兼具碳碳双键和亚胺两个活性反应位点,作为一种通用合成砌块,是合成药物和天然产物等复杂分子的重要中间体,常应用于合成抗疟疾、抗肿瘤药以及植物抗毒素。因此,探索烯基吡啶和烯
学位
形貌各异的含有锌、铜、镍等过渡金属的纳米化合物材料往往具有特殊的光、电、磁等物理化学特性,且这些纳米材料具有低成本、生物相容性好、催化活性高等优点,在能量储存、吸附降解、生物传感、催化等领域被广泛应用。过渡金属纳米化合物特别是在传感器方面被大量研究,作为修饰电极材料用于测定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以及体液、食物中的生物小分子。然而这些纳米材料在作为传感器的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粘合剂将其修饰于
学位
中国东部边缘海是西太平洋与亚欧大陆的主要海陆交界区域,堆积了巨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和海洋自生物质,在全球物质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海作为典型的开放型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之一,主要受东亚季风、长江和近岸环流体系影响。本文通过对东海陆架和江苏近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进行生物标志物brGDGTs以及持久性污染物PAHs和黑碳(BC)等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中国东部边缘海有机质沉积的源汇过程。生物标志物是研究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