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書的體勢是指漢字草書在不同的主體狀態或時空條件下所表現出來的線條態勢或特徵,是漢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含構形學的内容,又符合書法學的審美範疇。在漢字的書體演變過程中,草書發展到晉代已經走向藝術的巔峰,因此草書的線條取勢在晉代以前就已經具有明顯的成熟性和典型性。中國古典書法理論的開篇之作就是東漢崔瑗的《草書勢》,唐代張彥遠《法書要錄》中將東漢趙壹的《非草書》列於卷首,清代康有為亦提出“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但長期以來關於“草書體勢”的命題分析大都是思辯性的、很零散的,也正如唐代孫過庭所言的“多涉浮華,莫不外狀其形,内迷其理”。近現代以來,有關書體的研究又多偏重於文字學角度,而關於“草書體勢”的研究更是長期處於“缺位”狀態。本文嘗試從書法審美學、文字構形學、環境類型學等層面對晉以前的“草書體勢”做一引論式研究。既對有關草書體勢的審美範疇及古典書論做一個全面梳理,又對影響體勢的典型構形、主要用筆、書寫方式、成熟社會環境及符號價值等方面做思辯性、實證性分析。雖然某些層面遗可能需要拓寬或深入,但抛磚引玉,或許能起到一些開啟“新視窗”的作用,更期有裨於當今世界範圍内漢字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本論文具體可分為以下九個部分:第一部分:緒論。首先在漢字文化熱的大背景下闡述草書體勢研究的典型性與必要性,然後對有關晉以前草書體勢的研究做一個總體性歸納,最後闡述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及論文結構。第二部分:晉以前草書的演變概說。該部分為後邊的草書體勢分析做一些背景性介紹:首先對草書的概念及書體變化做背景性闡述,尤其關注草書的手寫體演變背景,這種長期的約定俗成的手寫習慣必然影響著草書取勢的多個方面,然後對草書的典型類型(章草、今草)做一些重點闡述。第三部分:“勢”的審美範疇及草書“勢”的藝術源起。該部分從傳統思辯性角度交代了草書體勢的大致審美範疇:首先從文字學、書法學、文獻學方面對“势”的内涵特徵及相關審美範疇做較詳细的闡述,然後以此為基礎引述草書“勢”的藝術源起。第四部分:晉以前有關草書體勢嬗變的最早書論。本部分單列一章並全文摘錄了一些主要書論,強調的就是最早書論的本源性意義:首先對漢魏有關草書體勢嬗變的發端性書論加以闡述,強調其根源性意義,繼而對晉代有關草書體勢嬗變的典型書論做具體分析。遣也是晉代草勢藝術走上巔峰的重要理論素源。第五部分:晉之後有關草書體勢嬗變的書論精粹。該部分既是對晉以前書論的對比和補充,又是闡述草勢藝術的重要書論素材:分別以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元明、清代為歷史時段劃分,歸納有關取勢的重要書論,也是分析草書體勢嬗變的重要理據。第六部分:簡牘書寫對草書體勢嬗變的重要影響。該部分主要是強調上千年的簡牘時代環境和書寫方式必然會對草書的發展和取勢產生影響:圍繞草書取勢,分別從簡牘書寫方式、簡牘的書寫章法方面進行典型性分析。強調有關此方面的内容目前國内外還鮮有人研究。本篇章的分析也算作“簡牘書寫”領域的一個較好的補充與啟示。第七部分:晉以前影響草書體勢嬗變的重要構形特徵。主要從構形學的線條基礎因素來分析、歸納。強調了晉以前草書點畫形變的多元性、構件形變的復雜性、構形模式的變異性等因素是草書體勢嬗變的根本,也是一種綜合性的影響和調和。第八部分:晉以前影響草書體勢嬗變的主要用筆方法。主要從書法學層面的用筆角度來談,歸納了直接改變線條審美態勢的幾個方面:整體構形的變化、筆墨氤氲的變化、使轉線條的運用等,並進一步說明種種用筆的變化也是綜合性的,強調草書的勢變得益於構形與筆墨等因素的綜合融匯。第九部分:草書體勢嬗變走向成熟的特殊時代。首先分析漢晉時代影響草書體勢嬗變的典型社會環境,然後從美學思想、藝術哲學角度強調儒家哲學、道家哲學對草書體勢嬗變的典型影響,最後對成熟草勢的符號形式及美學價值做概要性論述,強調遣種成熟的符號形式也是草書體勢嬗變最終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