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压力感知消融导管行环肺静脉隔离术的优越性目的:指南推荐阵发性房颤(PAF)的消融以肺静脉电隔离(PVI)为基石,压力感知(CFS)消融导管的临床应用改善了导管环肺静脉消融的有效性。CFS消融导管在我国临床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使用经验有限。本研究将比较单CFS消融导管在压力监测下与CFS消融导管不显示压力数据在环状电极(CMC)指导下,行环肺静脉隔离术(CPVI)的压力参数和初始肺静脉隔离率。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纳入1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PAF患者入选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在CART03三维标测系统下行CPVI。研究组穿刺一次房间隔用单SmartTouch消融导管在压力指导下行CPVI。对照组穿刺两次房间隔,用SmartTouch消融导管不显示压力数据,在环状电极lasso指导下,常规方法行CPVI,即压力感知盲组。隔离后观察20分钟,做电生理检查,20分钟后做药物激发试验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针后,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20-40mg,主要终点为用lasso验证肺静脉传入阻滞。比较两组消融肺静脉贴靠压力(CF)参数和初始隔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从静脉穿刺至完成房间隔穿刺所需时间更少(27.3±11.2minvs32.8± 12.9min,P<0.05),X 线透视时间更少(13.6±5.2minvs 16.2±7.1min,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两侧肺静脉消融的平均CF(19.0±3.2gvs 17.4±4.4g,P<0.05),左侧肺静脉消融的平均 CF(17.5±3.8gvs 15.4± 4.7g,P<0.01)更高。而且研究组偏低压力(CF<10g)的分布比例更小(P<0.001),在合理范围(10g<CF<20g)的比例更高(P<0.001)。在常规消融导管难以稳定贴靠的部位包括右侧肺静脉上口,左侧肺静脉的下口,CFS消融导管在压力指导下能增加贴靠力。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有更高的左侧肺静脉初始隔离率(78.0%vs 53.3%,P<0.01)和右侧肺静脉初始隔离率(75.0%vs 51.7%,P<0.05)。研究组在双侧肺静脉初始隔离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56.7%vs 38.3%,P=0.067)。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CFS消融导管在压力指导下较常规消融显著增加了消融的平均CF,减少了偏低CF的消融比例,增加了处于合理范围的CF的消融比例,提高了肺静脉初始隔离率。提示CFS消融导管能够高质量的隔离肺静脉,有望增加肺静脉持久隔离的可能性。第二部分单压力感知消融导管代替环状电极验证肺静脉隔离并补点消融的可行性。目的:第一部分的研究显示CFS消融导管显著改善导管环肺静脉消融的CF,显著提高肺静脉初始隔离率。第二部分将探讨PAF患者一次穿刺房间隔应用单CFS消融导管代替CMC验证隔离并指导补点消融的方法学和可行性方法:以第一部分研究的研究组(n=60)做为研究对象。该组一次穿刺房间隔,消融前SmartTouch消融导管在预定消融圈内6个不同方位取点记录电位,之后lasso至消融圈内记录电位,作为基线电位。消融后再至原取点处附近取点,通过观察电位变化判断是否隔离。未隔离病例在圈内激动标测并补点隔离。隔离后观察20分钟,做电生理检查,20分钟后做药物激发试验静滴异丙肾上腺素针,静脉注射三磷酸腺苷(ATP)20-40mg,主要终点为用lasso验证肺静脉传入阻滞。研究组确认肺静脉隔离后,放置lasso记录电位。由另一位经验丰富的术者用lasso比较消融前后肺静脉内的电位,判断是否隔离。结果:用SmartTouch消融导管消融左侧肺静脉的初始隔离率78.0%,右侧肺静脉初始隔离率75.0%。双侧肺静脉初始隔离率为56.7%,对未隔离肺静脉,SmartTouch消融导管在消融圈内激动标测找到gaps后行补点消融达成肺静脉传入阻滞,与lasso验证100%一致。结论:CFS消融导管环肺静脉消融具有较高的肺静脉初始隔离率,单CFS消融导管通过消融前后消融圈内取点比较电位的方法可以代替lasso验证肺静脉隔离。对于未隔离肺静脉,单CFS消融导管通过消融圈内激动标测可以有效进行补点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