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酸碱盐”迷思概念的转变研究

来源 :赣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r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困难:一、会多次与其他学科出现知识点的交叉,并且学科间的专业术语不同,不能通用;二、多数教学内容都是中考化学考评的重点领域,量多且结构松散;三、知识相似点多,难以区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知识产生一些模棱两可的理解,通常将不完整的、不符合科学概念的这一部分概念称为迷思概念。因而,使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讲解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正确完整的概念并能较好的应用于解决生活学习等相关问题,一直是广大化学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本论文深入探究酸碱盐教学问题及成因,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初三学生进行了“酸、碱、盐”迷思概念的前测,进而进行了概念转变教学设计,分析归纳了学生迷思概念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根据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说明研究时使用的方法与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重要概念“迷思概念”及“概念转变”的阐述。重点分析了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与特点,提出了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转变的研究思路。第三章是对初中化学“酸碱盐”迷思概念的探查。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前测。同时,通过与学生的面谈和化学教师的访谈过程,列表总结了学生出现的迷思概念及迷思方向。第四章是不同方向迷思概念的转变教学的研究案例。通过对“酸碱盐”迷思概念的分析,选取不同知识点提出相应的转变策略,在实施转变教学一段时间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情况与学习兴趣,分析概念转化策略的教学效果。第五章是研究结果与建议。总结前面的实例论证得出的结果,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论文通过实例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化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完善了已有知识结构,使学生正确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习成绩,能熟练应用于生活实践。(2)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在教学中避免或者改善了学生出现的迷思概念,在课堂上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经教学实践证明,针对迷思概念的概念转变教学方式比传统概念转变教学方式更具有优势,能有效改善“酸碱盐”学习中出现的迷思概念。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参与、积极动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模型建构的一般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概念模型作为生物模型的常见种类之一,是由文字和连接符号组成的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描述的模型,主要用于理清生物学概念之
乔叟不仅是“英国诗歌之父”,而且为英国近代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坎特伯雷故事》是诗人一生创作的顶峰,两性关系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坎特伯雷故事》中两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展产生了大量的土地需求。不断扩大的土地需求主要由农村的集体土地转化而来,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成为制约社会转型、经济
目前,我国电信业已经由完全垄断逐渐过渡为充分竞争,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不断深入,煤炭企业主辅分离的条件日趋成熟.作为煤矿辅业的煤炭通信专网正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生存危机.
摘要:大学生对网络的迷恋会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如不及时矫正或制止势必会发展成网瘾进而难以自拔,高校应承担起教育与预防的责任,对此加以重视并探究防治之策。文章对大学生迷恋网络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培养大学生遵守网络规范的意识,使其养成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迷恋;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