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三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困难:一、会多次与其他学科出现知识点的交叉,并且学科间的专业术语不同,不能通用;二、多数教学内容都是中考化学考评的重点领域,量多且结构松散;三、知识相似点多,难以区分。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对知识产生一些模棱两可的理解,通常将不完整的、不符合科学概念的这一部分概念称为迷思概念。因而,使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讲解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正确完整的概念并能较好的应用于解决生活学习等相关问题,一直是广大化学教师密切关注的问题。本论文深入探究酸碱盐教学问题及成因,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笔者所任教学校的初三学生进行了“酸、碱、盐”迷思概念的前测,进而进行了概念转变教学设计,分析归纳了学生迷思概念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应的解决对策。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根据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的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说明研究时使用的方法与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重要概念“迷思概念”及“概念转变”的阐述。重点分析了迷思概念形成的原因与特点,提出了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转变的研究思路。第三章是对初中化学“酸碱盐”迷思概念的探查。为了解决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前测。同时,通过与学生的面谈和化学教师的访谈过程,列表总结了学生出现的迷思概念及迷思方向。第四章是不同方向迷思概念的转变教学的研究案例。通过对“酸碱盐”迷思概念的分析,选取不同知识点提出相应的转变策略,在实施转变教学一段时间后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情况与学习兴趣,分析概念转化策略的教学效果。第五章是研究结果与建议。总结前面的实例论证得出的结果,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论文通过实例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化学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完善了已有知识结构,使学生正确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学习成绩,能熟练应用于生活实践。(2)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在教学中避免或者改善了学生出现的迷思概念,在课堂上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经教学实践证明,针对迷思概念的概念转变教学方式比传统概念转变教学方式更具有优势,能有效改善“酸碱盐”学习中出现的迷思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