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和情商培养的过程。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及教学之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关于语言与情感的关系, Duly和Durt于1977年提出用“情感过滤假说”(theAffective Hypothesis)来解释情感因素怎样影响外语学习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Krashen监控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在对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理论探讨的基础上,笔者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证明:语言学习中动机、自信、焦虑、性格等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成绩、英语单词记忆效果是否有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的选择对英语学习成绩,对英语单词的记忆效果是否有影响。目的在于进一步分析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单词记忆效果的关系。本文依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理论,探索情感因素与语言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单词记忆效果的关系。为了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河南省新密市市直一初中进行了教学实验,选取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班为实验班,共61名学生,另外一个班为对比班,共59名学生,两个班级学生数目大致相同。两个班级有一名共同的英语老师,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在实验前,对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英语能力及英语单词记忆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测验成绩以及单词记忆能力大致相同。实验过程中,实验班采用本文提出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策略来教学,对比班则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3个月,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策略方法是否有效,对两个班级进行英语能力测试和单词记忆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的对比,笔者发现,本文提出的关于情感过滤理论的策略确实行之有效。经过3个月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比对比班的学生成绩及记忆力都有明显提高。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在论文最后,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几条教学建议,并指出本论文研究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