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不仅引起了委托代理问题,也给现代公司的治理带来了难题。在公司治理中管理层与委托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使得管理层会因满足自身的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委托人为了监督代理人而产生代理成本,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公司需要建立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机制来约束和激励管理层,股权激励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完善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业绩。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就在西方国家盛行,有效地解决了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不一致和公司治理问题,管理层持股让管理层与委托方的利益趋于一致且公司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虽然我国引入股权激励机制较晚,但是结合我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条件,正确认识和运用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势不可挡,它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并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选用736家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共3680组报表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并以实证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在此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框架,为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相关理论分析。本章在介绍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现状进行分析,再以委托代理理论、代理人行为激励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为基础,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且呈何种相关关系,归结出管理层持股的特性以便更好地提出合理的假设。第三部分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的理论分析及假设提出。本章通过前文中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以及对我国目前的现状的掌握情况,提出相关假设。假设如下:(1)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高于管理层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的业绩;(2)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区间效应;(3)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果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效果更好。第四部分为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这部分包括样本数据的选取和处理原则的确定,如何定义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后,根据提出的假设设计相关的模型,运用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验证假设,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本文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两个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作为因变量,以管理层持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平方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立方为自变量,再结合控股股东性质、公司规模、公司成长性、公司负债水平、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和年度虚拟变量等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显著的相关关系,且存在区间效应,并且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效果更佳。最后一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通过上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1)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总体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区间效应;(3)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果比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效果更好。然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关管理层持股的政策建议包括:促进管理层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作用;合理设计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使之符合管理层持股激励机制,更能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对管理层适当的约束和激励相结合,做到奖罚相一致,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最后结合本文在数据的来源和分类、本文未涉及到的领域、未考虑的情况以及它们是否存在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局限性,由于持有股份的管理层职位和权限的不同,他们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区别考虑数据的不同来源和不同结构,并加入之前未涉及到的因素和情况综合考虑,对管理层持有股份的类别和情况加以区分,以期使研究结论更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