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电影时空观念的理解与掌握是电影从业者最基本且必要的素质。电影导演杨超指出,电影时空的分切能力是考量一个影视创作者专业素养的重要指标。然而对电影时空(创作)观念的研究在电影理论界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率先将此论题放置于研究日程上的是我国电影理论界的泰斗汪流教授。他精确地梳理出了电影时空观念的演化过程,并列举出了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及作品。基于以上背景,同时考虑到电影的形态本身在科技进步、技术飞跃、经济发展、时代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不断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的现实,本文以汪流老师的研究成果为立足点,结合国内外现、当代代表性的电影理论著作中关于影像时空(创作)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心理时空在当下影视作品运用中的新表现、新特征做一定程度的分析与提炼,并希望所得的若干见解对具体的创作实践有着实质性的参考作用。在研究过程中,受汪流老师对论点阐述方式的启发: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具体的解析。论文最终选择以日本当代动画电影大师今敏的动画作品为研究对象。选择理由在于,其动画多以擅于运用时空交错来着意表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及其精神、情绪、潜意识,用一种显性甚或是张扬诡异的视听呈现手段来窥探剧中主要人物私密的内心空间为其影像特质,不仅在动画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对实拍电影导演(如,诺兰、阿伦诺夫斯基等)的直接影响亦颇为深刻。今敏无疑是对电影大师伯格曼开启的心理时空语言在当下影视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实践者、拓展者。本文根据心理时空的电影语言方式在今敏略显短暂的创作轨迹中,各阶段所体现出的不同侧重点,采取划分法将其创作脉络进行了三个主要时期的归类,并做具体的展开分析:《她的回忆》、《未麻的房间》为早期阶段的作品,是今敏对心理时空语言的初探与形成期,这一时期,心理时空的电影语言方式主要侧重于对影片叙事功能的满足与服务。这些语汇方式体现了今敏对传统的心理时空语言的继承与使用。(第2章)《千年女优》、《东京教父》为中期阶段的作品,今敏相对抽离了对心理时空语汇的运用,尝试在电影美学的层面,将“时、空”元素分别真正渗透进对主题表达、人物概念的阐发与控制中。此阶段体现了今敏个人在电影时空观念上的一种美学层面的转向。(第3章)《妄想代理人》、《盗梦侦探》为后期阶段的作品,是今敏对心理时空语言的回归与拓展期,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汇的拓展,心理时空中精神写意偏向于符号化表达以及曝光手段的极致运用;心理时空语言的聚焦点从个体转向对群体焦虑的解剖;心理时空的总体性构思进一步阐述了今敏对天地宇宙同个体之间内在秩序与关联的认知及哲学思考。(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