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场所动目标定位方法与跟踪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che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工业场所都具有很多的危险区域,且由于环境限制,存在对人员监控信息不明的情况,往往为灾后救援带来问题。目前我国现有的监控系统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还偏低,且多侧重于环境数据监控。因此,采用先进科技学技术对包括人员、移动设备在内的动目标进行监测已势在必行。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实现动目标定位追踪的技术已经成熟。鉴于此,论文提出基于无线射频定位技术的动目标定位追踪系统,并对此进行了设计与实现。论文首先介绍了动目标定位的关键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给出了主要工作安排。论文分析了目前常见定位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射频技术由于其良好的抗干扰性得到了广泛应用,区域定位方法虽然定位精度较低,但相比其他方法实现简单,误差小,因此在工业场所应用广泛。本文分析了区域定位方法可能出现的漏检问题与常用解决算法,并针对轨迹分析给出了采用聚类分析的新思路。论文以煤矿井下为具体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实现井下动目标定位追踪的系统。整个系统采用无线数据采集,有线传输的方式。井下人员、设备配置信标器,通过发送无线信号把自身的信标器编号发送出去。井下沿巷道设置基站,通过接收无线信号来收集人员信息数据。井下各个基站收集到的数据通过485总线传至485/以太网网关,地面主机运用TCP/IP协议连接网关,采集数据,并完成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存储。地面主机和井下各分站、基站采用485总线、以太网连接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冗余性的系统。C/S模式的软件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对数据分析处理,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为灾后救援提供可靠参考信息。对动目标定位与追踪的研究将有助于实施工业场所的全面监测,实现目标实时监测和轨迹预测,为企业管理、灾害救援提供一个全面的集传感器数据自动采集、设备终端控制、环境数据分析、动目标信息分析、监控中心辅助决策为一体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工业现场监控系统。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明显。教育部、科技部将高等教育创新能力的检测和评价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高等院校也大力推进了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实践,并逐步开始将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深度融入学科建设和科技研发中去。那么,如何将创新能力落地到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如何测量和评价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带着
本文对绝缘子污秽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通过分析污秽绝缘子闪络现象发生的机理与交流污闪产生的条件,说明绝缘子污闪的发生与绝缘子污秽度、运行时电参量、环境温度及湿度
网络时代,人们对信息检索技术越来越关注。视觉信息检索是信息检索技术中一个新的重要研究课题和热点内容。基于内容的视频检索融合了图像理解、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它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ATM网络已被国际电信联盟作为一项典型传输技术加以推广。在ATM网络中,信息的拥塞及丢失是影响网络业务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ABR
迭代学习控制是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智能控制方法,其适用的对象是具有重复特性的被控系统。其思想是利用系统的跟踪输出误差和先前的控制经验来优化处理当前次的
统计过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简称SPC)已经在全球各行各业获得了广泛的应用。SPC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减少变差,不断改善过程水平。制造过程的S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