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政治参与是近年来全世界都广为关注的一种社会现象,互联网之于权力体系的影响也成为学界竞逐的研究热点。转型期社会中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日益增多,行动范围也愈加广泛,以网络动员为基础生发出的一系列集体行动,逐渐固化为某种蕴含中国特色的政治参与方式,相当程度上建构了公民与国家间的新型互动模式。正是上述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行为真切地勾勒出当下网络社会的现实图景,亦似棱镜般折射出社会网络结构内纵横交织的关系脉络。“网络”是一个双重语境内生发的多义词,一方面代表互联网媒介平台,另一方面指称社会交往脉络。“参与”和“行动”是一次非制度化抗争行为的“起点”和“终点”,在基于共同诉求的动员情境中,个体与组织因同一个目标前行。“网络”仿似一个拥有循环轨道的双向圈层,框限住抗争的“起点”即是“网络参与”和“参与网络”的合纵,凝塑住抗争的“终点”便为“网络行动”和“行动网络”的连横。被“维稳体制”无限放大的政治话语高悬于一切组织架构之上,社会政治化的特质在个体利益维护面前,统辖为各类具体问题的“泛政治化”。萌生于关系网络中的种种结构性组织互动,伴着全能政府独有的善治愿景,成为我国公民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合理性解读。近年来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线上参与群体不仅是熟练运用互联网工具的新兴阶层,更是网络政治参与的中坚力量——关乎着社会稳定、激发了民主潜能。在维护具体权益的群体性事件中,中产阶级一反“政治后卫”的原貌,积极动用人脉,以社会网络的搭建作为政治参与范畴内“行动场域”扩增的重要手段,以期获取最广大程度上的社会支持。中产阶级自身的可动员资源正是中产阶级行动力的主要构成。不同于底层民众的暴力抗争模式,维权的中产阶级行动群体自律地遵循了依法抗争和理性抗争的轨迹,沿着法例准许的最大边界与政府权力意志抗衡。在利益诉求为主的非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行动中,我们可从中产阶级与威权体系的政治博弈场景中析出这一群体的“弱势”和“失语”,感受到“夹心层”的孤立与无援;也能透过屡屡徘徊在感性和抗法边缘的无奈喟叹,抚拭中产阶级的“群体焦虑”。由此,本研究利用大数据处理的前沿理念,采用理论演绎、模型构建、实证研究和测量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以社会关系为基础衡量单位,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和结果进行研究。通过理论演绎,本研究在典型个案梳理的基础上,得出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发生的诱因以及进程演变的动因,建构社会网络理论指引下的不同领域中符合个体认知、群体聚集和组织行动的阐释路径。在个体层次和整体层次的二元分析过程中,本研究充分考虑中产阶级维权时的“关系与动员”、“位置与行动”的双视角解读。依据实证研究和测量分析的结果,从“结构-行动”维度入手,总结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的行动参与机制和政治博弈逻辑,以期对国家政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社会组织活力的激发提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