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祛痰通滞方对痰湿血滞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指标的影响,体现中医辨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优势,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住院的痰湿血滞型TIA病例共8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奇偶数随机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口服;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胞磷胆碱钠注射液500mg/d,静点;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丹参多酚酸盐粉针200mg/d,静点。治疗期间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同时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痰通滞方(天竹黄10g、胆南星10g、泽泻15g、丹参15g、红花12g、川芎15g、地龙12g、鸡血藤30g),水煎至400ml,200ml/次,口服,2次/d。两组均治疗14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发作频率、性质及持续时间并计算中医证候积分;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及TCD检查结果。结果: 1.临床疗效:两组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较对照组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脂检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脂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TC、TG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LDL-C、HDL-C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4.TCD检查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的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两组患者均能完成试验,无中断治疗。结论: 1.祛痰通滞方治疗痰湿血滞型TIA,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2.祛痰通滞方可显著降低痰湿血滞型TIA患者的TC和TG水平,但对LDL-C、HDL-C无明显改善作用。3.祛痰通滞方可显著改善痰湿血滞型TIA患者颅内ACA、MCA、PCA的平均血流速度,但对VA和BA的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善作用。4.祛痰通滞方在应用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临床效果肯定,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