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人类衣食之源以及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耕地利用变化和保护问题己成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耕地利用变化研究,分析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有利于合理利用耕地资源、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用地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本文以新疆巴州若羌县耕地作为研究对象,以县级行政区域为统计单元,在收集1949~2012年人口与耕地统计数据和1999~2012年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若羌县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其变化特点,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若羌县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4年来,若羌县耕地经历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将它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1949~1960年,全县耕地面积呈增加趋势。从1949年到1960年耕地面积一直上升,由1526.67hm2上升到3660hm2,年均耕地增加率为193.94hm2。二是1961~2001年,耕地面积数量曲线呈波浪性下降趋势。1978年耕地面积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就是2200hm2。三是2002~2009年,此期间耕地面积超速上升。一下子随着加快建设全国最优红枣基地为目标,继续扩大红枣面积,因此开垦荒地热一下子上升。耕地面积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就是7480hm2。平均年增长率为达751.4hm2/年。四是2010~2012年,全县耕地面积呈保持没明显变化,慢速下降趋势。在水文要素的限制性的条件下,不能进行大范围的开垦荒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原有的耕地转变为枣树地,其速度也较快,因此从2010年开始耕地面积呈慢速下降趋势。若羌县每个人所占有的耕地面积呈两次上升、两次下降的趋势。耕地变化区域差异度计算结果表明,若羌县不同的乡镇耕地变化速度和区域差异明显。(2)对耕地变化各驱动因素所进行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若羌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技术的进步、人口数量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等。这些因素在政策与市场导向的作用下,从2001年开始,若羌耕地面积快速上升,到2010年在若羌水资源要素的限制性的影响下,耕地变化呈慢速下降趋势。(3)根据耕地变化各驱动因素性质,从法律、政策、经济、农业技术、农业用地结构的调整、粮食安全和水利建设手段等方面提出了若羌县耕地资源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