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不断地深入和推进合作,中国的金融发展获得更多的国际认可需要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的系统建设。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是指公司经营中考虑决策和行为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的表现。1992年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机构(UNEPFI)一直致力于将金融机构的ESG评级纳入决策过程。近年来,ESG逐渐成为国际市场对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衡量因素。如何在保持利润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国际或地区层面,根据施罗德的投资调查结果,新兴市场投资者更加重视投资理念,ESG投资策略被证明可以带来超额收益。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一主题,并对ESG活动表现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我国的ESG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在我国金融市场ESG还是新兴理念。国际投资机构如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启动了对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国内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加紧重视ESG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国内很多公司近两年才开始致力于研究非财务报告和特殊披露。但目前国内关于ESG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现有研究集中在能源行业,针对金融中介机构ESG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级及其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的研究更是少见。从这些考虑因素出发,本文研究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索ESG与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探索金融中介机构制定的ESG披露规模及其盈利能力的关系是否有特殊性;二是比较工业公司和金融中介机构在此问题上可能出现的差异性。本文主要从ESG理念及评估体系、ESG对企业绩效的影响、ESG对金融中介机构绩效的影响三个角度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先对ESG与金融中介机构绩效相关性的研究进行述评,后提出假设ESG对金融中介机构绩效的影响具备特殊性,选取研究金融中介机构财务绩效的指标。通过分析现有研究的发展与趋势,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点;本文首先进行了ESG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基础观理论等三个视角对ESG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选取了2017-2019年入选过《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509家公司为样本,通过Osiris数据库和MSCI ESG评级数据集获取2013年度-2018年度相关财务数据和ESG数据,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ESG评分指数,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及VIF检验方法构建研究模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样本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ESG表现与企业绩效(以ROA衡量)有正相关性。金融中介机构的ESG表现对企业绩效(ROA)的影响效果比工业公司强烈。ESG的三个维度中社会责任维度提升金融中介机构绩效指标ROA的效果最强。与工业公司比较而言,金融中介机构样本中E环境维度的实践表现更加重要,并且与金融中介机构绩效呈正相关。金融中介机构的ESG表现对提升业绩的长期效果更加明显,金融中介机构实施环保政策,长期来看可以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与金融中介机构对比,工业企业ESG表现短期效果更为明显,需要在公司长期战略中时刻注重对ESG的投资,以保持对公司长期业绩的持续正面影响。这也证明了金融中介机构ESG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特殊性。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机构通过注重和提升ESG表现可以提升财务绩效状况,与工业公司相比,这种影响的作用周期更长但效果却更加强烈。金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加强他们的ESG实践尤其是加强环境保护以提升他们的盈利能力。本文就此提出以下建议:金融中介机构ESG表现对盈利能力的影响随着时间逐渐加强,这需要公司决策者足够的耐心和支持。金融中介机构应继续关注实施ESG实践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以转向可持续发展的业务。ESG实践包括对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投资,设计具有ESG相关特征的产品,以及鼓励客户和利益相关者对ESG产品进行投资。投资者在进行决策前时要更重视考察公司的ESG披露信息和评级结果。监管机构和人员应继续通过制定严格的披露事项标准和原则,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金融中介机构)的ESG披露和加强信息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