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实体经济“脱实向虚”表现为实体企业金融化。近年来,实体部门较低的投资收益率越来越难以获得企业的投资,相反大量的企业资本涌入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金融部门,加剧了经济“空心化”和资产泡沫化风险,违背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因此,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00-20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从微观层面来看,实体经济“脱实向虚”表现为实体企业金融化。近年来,实体部门较低的投资收益率越来越难以获得企业的投资,相反大量的企业资本涌入投资回报率较高的金融部门,加剧了经济“空心化”和资产泡沫化风险,违背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使命。因此,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00-2019年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最低工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同时探讨了要素类型和产权性质在最低工资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中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最低工资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最低工资的上升显著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水平。第二,全要素生产率在最低工资影响企业金融化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最低工资的上升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抑制的企业金融化水平。第三,从要素类型来看,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最低工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非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更强;从产权性质来看,相比于非国有企业,最低工资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更强。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本文丰富了最低工资政策在微观层面的经济后果研究以及企业金融化在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对缓解实体经济“脱实向虚”、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杠杆”,作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同样指出,“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在去杠杆方面,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将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杠杆率也即资产负债率,降杠杆任务落实到微观企业来讲,可以视为企业资本结构向下调整的过程。由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考虑会对资本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和调整,因此资本
如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研发活动作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进行研发投资的上市企业而言,由于股权资本对短期失败具有包容性,因此股票增发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然而优序融资理论认为外部股权融资具有较高的资本成本,因此企业会采取一定措施推高股价,降低资本成本。研发活动的高不确定性使之成为影响股价最隐蔽的方式。因此在增发前,企业可能为释放有关经营业绩的利好信号
企业创新不仅是驱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作为创新最活跃的主体,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实务中既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对建立企业创新体系至关重要,其在理论研究中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CEO作为企业战略决策和实施的主体,在众多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中,CEO的职业经历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角。近来,具备财务经历的CEO在企业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在中国上市公司中,具
当前,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化解产能过剩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妥善治理这些僵尸企业问题是降低产能、调结构的“牛鼻子”,也是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僵尸企业的措施方案,然而这些僵尸企业并没有真正地得到有效的出清。化解僵尸企业的问题,不仅必须从根本上妥善地处置现有僵尸企业,更必须从源头上降低僵尸企业的形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环境资源所有权
作为以减少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保证并购双方公平交易为设计初衷的契约制度,业绩承诺在并购重组中取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近年来,其实际使用却不断引发争议:“三高问题”成为并购常态,“业绩变脸”、“协议更改”、“补偿不到位”现象也频频发生,这促使人们思考业绩承诺背后的真实动机,与此同时,大股东自利化动机使其减持行为备受关注。因此,研究我国“一股独大”背景下业绩承诺制度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经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稳步向前,并于2012年成功步入了经济“新常态”时期。与此同时企业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提高,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对各国政府的经济发展而言无异于一场浩劫,为了从这场浩劫中尽快恢复过来,世界各国推出了很多举措,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出台了很多经济政策挽救劫后余生的经济状况,这些经济举措在短期内的确有利于经济回暖,然而随着世界格局和国际
企业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主体,十四五规划强调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企业创新由“数量平推式”向“质量攀升式”转型的过程中,新知识探索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从网络主体组织类型异质性切入,依据企业与不同属性的网络主体形成的合作关系,将医药行业企业外部产学研合作研发网络划分为由三种不同主体构成的多重网络,即企业间合作研发网络、企业-学研
由于媒体对大型流感蔓延、自然灾害、凶杀案件、恐怖袭击等突发性、刺激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多,死亡相关信息在新闻流媒体平台中很普遍。新闻流媒体平台中存在着死亡新闻信息与所嵌入其中的商业广告信息偶然并存的现象。尽管死亡信息与同媒体环境中促销广告的并存现象时有发生,但较少有研究关注了消费者对促销广告的反应如何受到上下文死亡相关的媒体信息影响。目前信息流广告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本身特征对广告效果的影响,而对于所
员工乐业敬业度普遍降低的当下,其将工作视为交易的“打工人”心理逐渐变成阻碍企业创造高绩效的一大因素,而能够“点燃”员工内在动机的工作意义感成为激励员工的“核动力”。随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关怀员工的内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与重视社会和环境的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被视为提升员工工作意义感的管理工具。探讨内外部企业社会责任分别通过何种途径构建员工工作意义感,以及企业重“面子”轻“里子”的内外部企业社会
合作创新项目是开放式创新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在创新项目中发生的创新合作将创新链条上下游和横向的产业链联合起来,高效解决资源配置问题。然而有关这一主题,依旧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创新项目本身的阶段性特点和创新合作的二元特征将导致不同阶段的二元创新合作对项目成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尽管创新合作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但企业却不得不面对“开放悖论”和由此产生的“专属性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