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对全麻LC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ke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于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观察评价对围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50例气管插管全麻下行LC的20~50岁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Ⅰ组﹙对照组,脂肪乳组﹚,Ⅱ组(氟比洛芬酯0.75mg/kg组),Ⅲ组(氟比洛芬酯1mg/kg组),Ⅳ组(氟比洛芬酯1.25mg/kg组),Ⅴ组(氟比洛芬酯1.5mg/kg组)。各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2mL,胆囊切下后10分钟为第一次给药,第一次给药后5分钟为第二次给药,两次静脉分别泵注总剂量的一半,每次静注时间1分钟。记录手术结束即刻(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2分钟(T3)、拔管后5分钟(T4)、拔管后10分钟(T5)、拔管后20分钟(T6)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在T1、T2、T6三个时点采静脉血3.3ml测血糖(Glu)、皮质醇(Cor)浓度。观察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在拔管后30分钟、45分钟、60分钟双盲法对患者的镇静、镇痛、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咳嗽、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果:  1.血流动力学:与入室血压比较:五组患者T1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以后各时点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T1血压比较:以后各时点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各时点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Ⅲ、Ⅳ、Ⅴ组 T2、T3、T4、T5、T6各时点血压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Ⅴ组T1时点SBP无明显差异(P>0.05),以后各时点SBP明显降低(p<0.05),Ⅳ、Ⅴ组各时点DBP也无明显差异(P>0.05);Ⅳ组与Ⅴ组比较:各时点血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入室心率比较:五组T1时点明显降低(p<0.05),T2、T3、T4明显升高(p<0.05或p<0.01),T5、T6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T1比较:五组T2、T3、T4、T5、T6各时点心率明显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各时点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Ⅲ、Ⅳ、Ⅴ组T2、T3、T4、T5、T6各时点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Ⅲ组比较:Ⅳ、Ⅴ组T2、T3心率明显降低(p<0.05),T4、T5、T6各时点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  2.皮质醇浓度:与T1时点比较:五组T2、T6时点Cor浓度明显升高(p<0.05或 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 T1、T2 Cor时点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T6时点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Ⅲ、Ⅳ、Ⅴ组T1时点 Cor无明显差异(P>0.05),T2、T6时点Cor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Ⅱ组比较:Ⅲ、Ⅳ、Ⅴ组患者 T1时点 Cor无明显差异(P>0.05),T2、T6时点 Cor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Ⅲ组比较:Ⅳ、Ⅴ组T1时点Cor无明显差异(P>0.05),T2、T6时点Cor明显降低(p<0.05)。Ⅳ与Ⅴ组比较Cor变化无明显差异。  3.血糖浓度:与T1时点比较:Ⅰ、Ⅱ、Ⅲ组T2、T6时点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Ⅳ、Ⅴ组T2时点Glu浓度明显升高(p<0.05),T6时点Glu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1、T2、T6时点Glu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Ⅳ、Ⅴ组T1时点Glu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T2、T6时点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或 p<0.01);与Ⅲ组比较:Ⅳ、Ⅴ组 T1时点 Glu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T2、T6时点 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Ⅳ与Ⅴ组Glu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4. VAS、Ramsay、BCS量表评估:Ⅲ、Ⅳ、Ⅴ组各时点评分明显优于Ⅰ、Ⅱ两组(p<0.05);Ⅳ、Ⅴ组各时点评分明显优于Ⅲ组(p<0.05);Ⅳ组与Ⅴ组比较:各时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5.不良反应:Ⅰ组发生呛咳4例,恶心2例,呕吐1例。与Ⅰ组比较:Ⅳ组、Ⅴ组呛咳、恶心、呕吐的发生明显减少(p<0.05)。五组患者都没有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SpO2<90%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  通过不同剂量的氟比洛芬酯对全麻LC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全麻LC患者气管拔管前静脉注射四种剂量氟比洛芬酯均能不同程度抑制围拔管期应激反应。  2、氟比洛芬酯对全麻LC患者拔管后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的满意度提高。  3、本研究中氟比洛芬酯1.25 mg/kg抑制全麻LC手术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的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及对照组的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5基因,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AMI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序列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
摘 要 示范教学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利用图片实物、动画、视频、动作等教学工具,展示一些技能操作的过程,作为辅助学生理解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操作原理,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和建立直观思维。  关键词 信息技术;示范教学;原创;方法  中图分类号:R857.3,B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033-01  示范教学方法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设备、软件
目的:  1、检测8个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位点BAT-25、BAT-26、D8S264、D8S135、D9S1748、D9S942、D11S2077及 D11S4111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目的:研究湖北十堰地区2010年度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的分布规律,揭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