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互联网+低保”中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40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始将原有产业与互联网进行融合,政务服务也不例外,“互联网+政务”的建设广受好评。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互联网办事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但不懂互联网、不使用互联网的人则无法享受到这种便利。现阶段,很多商家或组织为了推进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大额优惠活动将流量吸引至互联网,非互联网用户则无法享受到这种优惠。长此以往,非互联网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无法通过互联网提高办事效率,也无法通过互联网降低生活成本,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出现“数字鸿沟”现象。
  本文主要围绕武汉市低保部门开展的“互联网+低保”业务运行过程中“数字鸿沟”现象展开论述。首先,介绍现阶段武汉市低保的基本情况;其次,分析“互联网+低保”业务中的“数字鸿沟”现象;然后,寻找困难群体中“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多方面提出缩小“数字鸿沟”的对策。
  造成“数字鸿沟”现象的主原因要分为弱势群体自身信息素养的缺乏、决策层与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成见、决策制度与审批流程的阻碍等几个层面。弱势群体的年龄阶段、健康状况、残疾情况、受教育程度客观上影响了他们参与互联网活动,同时社会和政策缺乏对弱势群体有效的关注,多重因素叠加进一步扩大了“数字鸿沟”对这部分群体的负面影响。
  最后本文从提高居民信息素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流程再造几个方面对缓解“互联网+低保”运行中产生的“数字鸿沟”现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其他文献
非认知能力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学生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学生终身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优质的教育是培养让学生过上幸福生活,应对未来挑战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同步推进,作为投入要素的教师质量是推动学生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城乡优质师资配置是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探讨影
学位
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影响到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而且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2018年,教育部等九个部门针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问题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强化政府管理监督四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切实推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学位
学前期家庭教育对个体终身的人力资本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质量较高的家庭教育可以滋养和促进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反之,会阻碍儿童未来发展。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初和最重要的老师,然而社会转型期间,由于社会流动增加、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双职工家庭父母工作强度增加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由祖辈代替父母承担抚养儿童的责任,隔代抚养日益成为学前期家庭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期家庭抚养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环境因素
学位
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教育领域的资源投入。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早期,各类资源短缺是主要问题。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对教育事业的持续关注,国家投入教育领域的资源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国民对于教育的需求,但是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依然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情况。在当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保证每年达到4%的情况下,社会资源投入被认为是弥补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的良方。一方面,伴
自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鼓励发展民办教育至今30多年,我国的民办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种类越来越多样、教育形式越来越丰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为家庭在教育上的私人选择提供了可能。其中,校外补习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影子”,发展迅猛,是众多学者关注与研究的热点。纵观以往有关校外补习研究大多着眼于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的校外补习,对中小城市的校
学位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集中表现,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有效学习,提高学业成绩的基础,还是在终身学习时代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家长作为孩子成长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者,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更需要家长全方位的积极参与。当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作用
学位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为了激活土地资产,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满足农村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经济价值,国家近年来的相关政策都明确指出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涉农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并先后开展了“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已经全面推广,但仍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的信贷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关系到广大村民的根本福祉和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进程,对文明和谐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治乡村人居环境不仅需要依靠政府,更需要村民的广泛参与,应充分发挥村民主体性作用。而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村民参与经常被忽视,村民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和采纳,因此研究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意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基层,在城乡社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社区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石,社区治理模式直接反映社区治理的运行机制及治理成效,然而不仅在不同区域存在不同治理模式,且在同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社区治理模式也在发生变迁,那么,影响社区治理模式变迁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变迁又是如何发生?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变迁表现为新制度替代旧制度,其发生是制度、环境
学位
在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间融合趋势不断增强,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合作中的重要参与者,代表着地方的利益取向,如果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满足,政府间合作也将更加顺畅,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归根到底利益因素是影响政府合作与否的根本因素。区域间的利益博弈集中表现为区域利益与地方利益的博弈。利益是地方政府竞合的关键,地方政府在合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利益诉求,最大程度实现自己所代表利益群体的利益。地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