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金属参与的烯烃氰基迁移/远程双叠氮化反应及其合成应用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popo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烯烃是一种简单易得的化工原料,烯烃的高效转化是现代有机合成中强有力的合成策略。氰基和叠氮基在很多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中广泛存在,氰基是重要的有机官能团,能够方便地衍生得到其它重要的化合物,例如含氮杂环、酰胺和羧酸等:有机叠氮化物可以容易地转化为胺、亚胺、酰胺和三氮唑等。因此,利用烯烃双官能团化策略,高化学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地构建含有氰基和叠氮基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非活化烯烃的氰基迁移/远程双叠氮化反应及其应用
  最近,经由自由基历程的基团迁移反应引起了化学家们的关注。尽管目前化学工作者已经实现了多种基团的自由基迁移反应,包括:氰基、芳基、甲酰基、烯基、炔基、杂环等。但是,这些已报道的基团迁移反应,其底物通常局限于含有羟基的化合物,最后只能生成相应的酮类化合物,可见其原料类型单一,同时也限制了产物的多样性。
  采用无金属参与的反应体系,实现了非活化烯烃的氰基迁移/远程双叠氮化反应。通过对叠氮源、氧化剂、溶剂等反应参数进行考察,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以含有氰基的非活化烯烃为原料,以叠氮基三甲基硅烷(TMSN3)作为叠氮源,以醋酸碘苯作为氧化剂,乙腈作为溶剂,在室温下反应18小时。该反应无需金属催化剂和额外的添加剂,操作简单且无需严格去除空气,底物范围广。采用1H NMR、13C 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还对该合成方法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反应可以放大到克级规模,利用click反应可以将叠氮基一步转化为三氮唑衍生物,也可以将叠氮基还原成胺类化合物。所得的24个产物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基于实验结果和已有的文献报道,提出了氰基迁移/远程双叠氮化反应的可能反应机理。
  (2)锰促进α-澳代酮与磺酰氯的还原偶联反应
  矾基作为关键的结构片段,广泛存在于许多生物活性化合物和上市药物中。在含砜基的化合物中,β-酮砜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具有抗菌活性),而成为有价值的合成目标。此外,β-酮砜也是重要的合成中间体,能够转化为乙烯基砜、β-羟基砜、炔、喹啉等。目前,β-酮砜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偶联和氧化偶联。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通常需要苛刻或是复杂的反应条件,相对较长的反应时间,伴随有一些副产物的形成导致收率偏低,且底物范围较窄。在本章节中,采用还原交叉偶联策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了α-溴代酮与磺酰氯的还原偶联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的β-酮砜类化合物。通过对金属还原剂、添加剂、溶剂等反应参数进行考察,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该方法能够兼容不同的α-溴代酮和磺酰氯底物,操作简单,无需严格去除空气和水,可以放大到克级规模。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等分析手段得到了确证,其中13个产物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也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如何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能力是工程界一直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型钢混凝土柱是今后高层建筑中柱的主要结构形式,目前对于这种新型组合结构体系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应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二组的型钢混凝土柱的滞回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设计二组相同尺寸、配钢的型钢混凝土柱构件,第一组:柱截面轴压
学位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工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工业应用的发展,大规模感知数据的采集、汇聚和计算,使得网络带宽消耗和服务响应速度面临挑战,这也成为限制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工业互联网场景下基于边缘计算的微服务架构,并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进行了架构的实现与性能优化。区别于传统工业互联网中数据传输与处理异步的架构,本文提出的架构利用计算卸载的思想,将计算能力延伸到
四取代烯烃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中,由于双键的多样反应性,多取代烯烃也是有机合成中非常有用的中间体。然而,由于四取代烯烃空间位阻大,目前对于该类烯烃的有效合成方法并不多,因此如何发展高效合成四取代烯烃的方法是现代有机合成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芳基迁移反应是构筑碳碳键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机理主要分为碳正离子历程和自由基历程两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自由基芳基迁移。可见光促进的有机反应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纺织、印刷等行业排出大量含有有机染料的工业废水,这些染料具有很强的化学及热力学稳定性,一旦流入生态系统很难得到降解,会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水体中染料的去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吸附法具有操作简便、染料去除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的吸附剂因固液分离困难、吸附容量小等因素,限制了吸附法的广泛应用。因此,本文旨在制备成本低、合成路径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