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镇化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是一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代化恢宏工程,令世界瞩目,其进程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它打破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千年未变的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改变了他们固有的生存状态,震撼着人们安逸的心灵,震动着传统社会的伦理秩序,在取得辉煌成就包括人的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引发思想道德方面的诸多突出问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信奉利己主义、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守旧、公共生活的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环境伦理失衡和生态道德意识缺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失落等。其危害集中表现在制造社会不和谐因素,影响深化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质量。因此,必须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性课题。出现突出问题的自身原因是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即重视人口与身份的城镇化而轻视和忽视人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城镇化。系统分析,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面展开,而文化方面的主要原因则是传统道德文化存在的先天不足、不能适应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的变革步伐、缺乏适应陌生社会需要的伦理认同、西方社会思潮和社会历史观念特别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缺乏跟进城镇化的理论自觉、社会教育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充分正面应对思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也很有关系。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注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看家本领”创新思想理论和道德观念,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于“相适应”、“相协调”、“相承接”三维一体的总体理路,实行先进性与广泛性两种要求相结合的实践模式。这些都应当认真加以总结和传承,为城镇化进程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思想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内容,是努力促使公民城镇化进程中确立现代国家观念和民主法制意识、培育践行现代生态伦理观念和生态道德习惯、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公德意识,以及适应城镇化新生活的新型家风等方面。我国城镇化进程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路,是要将城镇化进程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列为全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实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并凸显其间的思想道德内涵。基本途径,是要积极开展城镇化进程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完善和创建相关的法规、大力推进寓思想道德建设于民生工程的建设、开展城镇化进程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验和示范活动。主要方法,是要实行正面引导、明文禁止、群体讨论、个别约谈等。加强领导与管理,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保障。党和国家主管部门要有专项或相关的顶层设计,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面向社区基层群众的思想指导师队伍,健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