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青少年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患者发病与社会心理因素及5-HT相关基因的关系.
[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组设计,对93例青少年MDD患者和323例正常青少年对照进行一般情况,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教育、家庭冲突、FACES-II和EMBU),EPQ和SAQ,ASI.,EC,TCSQ和PSSS问卷评定.2.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80例青少年MDD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进行5-HTTLPR L/S和5-HTlA受体.1019C/G多态的基因分型.
[结果]
1.家族史:19.1﹪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7.7﹪的患者母亲有精神疾病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2.社会心理因素:(1)青少年MDD患者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低于对照(P<0.01);(2)青少年MDD患者父母的冲突、亲子冲突均高于对照,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较对照组差(P<0.01);青少年MDD患者极端型家庭比例高于对照,缠结型家庭比例低于对照(P<0.01);(3)与对照组相比,青少年MDD患者感受到更少父母的理解、温暖(P<0.01),感受到更多父母的拒绝、否认(父亲P<0.01,母亲P<0.05);(4)青少年MDD患者神经质分数高于对照组,内外向因子分数低于对照(P<0.01);(5)青少年MDD患者自尊水平低于对照(P<0.01);(6)青少年MDD患者遭遇更多应激,更少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更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感受到更少的社会支持(P<0.01);(7)路径分析提示,父母养育方式不会直接影响到MDD青少年的神经质和自尊,低神经质和高自尊者遭遇应激较少.
3.分子遗传:(1)5-HTTLPR多态和5-HTlA-1019C/G多态在青少年MDD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2)含L等位基因的青少年MDD患者在内外向及自我评价因子上分数高于S/S基因型患者(P<0.05).
[结论]1.家庭因素,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点,应激等社会心理因素在青少年MD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应对方式在MDD患者的内在心理特点和外部遭遇应激上起中介作用.
2.遗传在青少年MDD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是本研究未发现5-HTTLPR和5-HTlA-1019C/G多态与青少年MDD存在关联.
3.本研究发现5-HTTLPR不同基因型青少年MDD患者的个性心理特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