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 LIV)对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 PS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了23例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在我院诊断为Lenke1型AIS并行后路脊柱融合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依据远端融合椎选择椎体的不同分成两组,其中A组选择“触及椎”(TV)作为LIV, B组选择非触及椎(下端椎或稳定椎)作为LIV,测量并记录每倒患者术前、术后随访的冠状面主弯Cobb角度、躯干偏移率(TS)、矢状面轴向垂线距离(SVA)、腰椎前凸角(LL)、LIV倾斜角度(LIVT)、LIV尾侧椎间盘开角(LIVA)等影像学参数,并计数两组中融合节段数、触及椎与稳定椎之间相差节段数。统计两组参数术前术后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A、B两组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分别为40.84±7.48°、50.00±16.73°,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后路融合矫形术后两组主弯均得到了有效的矫正,Cobb角分别为10.66±5.74°、17.57±8.50°,两组间矫正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术前术后A、B各组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A、B两组术前LIVT分别为17.61±4.33°、13.08±5.59°,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术后分别为4.35±2.14°、2.21±2.57°,两组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术前术后A、B组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同样对于LIVA术前A组、B组分别为3.26±2.10°、4.12±2.780,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经过手术后分别为0.551±0.53°、1.25±1.11°,两组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术前术后A、B组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而对于TS、SVA、LL、融合节段数等观察指标,两组内、两组间术前术后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触及椎能平均保留1.10±0.83个腰椎活动节段。结论:采用后路脊柱融合治疗Lenkel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无论是选择触及椎还是下端椎或稳定椎作为远端融合椎均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矫正效果,选择触及椎能保留更多的腰椎活动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