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石油安全问题“日显于世”。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地理位置上离中国依然遥远的中东地区“变得”不再遥远。虽然中亚地区和俄罗斯能够提供给中国一些石油,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石油供应都将来自中东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未来的石油安全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中东石油问题,以及与其密切关联的重要国际问题。不过,中国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肘,至今仍对中东地区问题持“相对超脱”的政策,并且也没形成一个系统的中东石油安全战略。显然,这是不利于中国石油安全的。因此,对中东石油与中国石油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就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战略意义。 本文采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逻辑推理与比较分析并举,定性分析与定量界定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以比较成本理论等经济学原理与国际关系理论的交叉运用为理论基础,力求突破传统石油安全理论的框架,对中东石油与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本文共分四章,约12万字。分析结构及其框架安排如下: 第一章: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世界油气地缘政治。分三节,约2.7万字。第一节为世界石油大势与石油资源竞争。在对世界石油大势的看法上,虽然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石油危机论和科技进步论的争锋,但经过分析,笔者更倾向于前者。以此为基础,根据King Hubert的钟形曲线理论,可以作出如下推断:在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大势仍将基本保持平衡。此后,随着世界石油消费的增长快于生产的增长,世界石油市场将渐趋紧张。再者,随着天然气——世界能源的新热点的“蒸蒸日上”,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可喜进展,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的比例的确已不如往昔,不过,一经与天然气、核能等进行对比分析,就发现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中的“霸主”地位在今后20年内仍难撼动,此后有可能会出现天然气与石油一决高低的局面;在难以捉摸的油价面前,人们曾一次次地受到它的捉弄,一次又一次在它面前“失算”,但基于世界石油供求大势仍将是其变动的基准,再考虑到其他因素,诸如中东产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女全内容摘要油国的渐趋理性的油价政策等的影响,大致可以得出世界油价稳中有升的结论,当然,由于世界石油市场的本性使然,加上新近出现的加剧市场动荡的4大不稳定因素的干扰……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难改动荡本色。此外,世界石油供应与需求的集中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从供应方面看,以中东国家为主的OPEC国家的石油产量在全球总产量中的份额将处于上升状态,非OPEC国家所占份额则有所下降。而在OPEC内部,中东地区的OPEC成员国所占份额上升,其他地区成员国所占份额回落:从石油需求方面来看,世界石油消费区主要将集中在北美、亚洲和欧洲。其中,亚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区,从而再次上演世界石油消费中心移动的画面。由于石油具有支撑现代文明大厦的物质属性,特别是由于它被赋予了一般商品所没有的政治属性,自被发现以来,人类围绕石油的竞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二战前如此,二战后也没脱离开这个“圈子”。进入21世纪,世界依然在石油资源分配上演着一场“群雄逐鹿”的壮烈景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世界还离不开(中东)石油,那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石油之间也”的政治斗争就仍将紧密牵涉到阿拉伯乃至整个世界。第二节是中东石油的世界战略地位。在对中东石油的发展历程作一简单回顾之后,通过中东石油与两次全球性的世界石油危机的个案分析,在再现中东石油昔日“呼风唤雨”的辉煌之时,也对当时隐藏在它背后的“相伏之祸”进行了探讨;目前,中东石油在储、产量方面不仅仍稳坐世界“头把交椅”,而且同世界其他产油国(区)相比,其石油产品也物美价廉;今后,在世界对能源需求稳定增长的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其他地区能源资源的萎缩,中东石油供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执世界石油市场之牛耳,北美、亚洲和欧洲等石油消费得出这样的结论:“大户”必将倚重中东石油。倘若再结合油价来看,更是可以曾一度在世界石油市场中纵横驰骋的中东石油虽己从跌落,是21但并没有“江河日下”,它在未来仍可能用浓笔重墨谱写新乐章。“巅峰”第三节世纪世界油气地缘政治中的中东石油。先是界定了世界油气地缘政治的概念,随后阐述了世界石油中心的三次转移,认为世界正在重构油气地缘政治图画。目前,世界面临的新的油气地缘政治的现实将是:中东石油将与中亚石油联系在一起,进而往东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连接起来,往西又将和北非马格里布的石油打成一片,从而形成一个所谓的“石油心脏地带”,而亚中东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女全内容摘要洲和欧洲是对其形成越来越大依赖的“内需求月芽型地带”,外层则是处于“外需求地带”的北美等地区。其中,中东地区无疑是世界“石油心脏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