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咽腔在歌唱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它又是整个歌唱系统的一个局部范围,需要身体其他歌唱器官的协调配合。鼻咽腔是歌唱共鸣的重要器官,如何让其产生共鸣,咽后壁如何打开,以及它们怎样有效衔接,是我学习声乐初期阶段曾经的一个难题,也是我后来始终练习、钻研的一个声乐课题。虽然后来在白萌老师的帮助下,反复磨练才得以解决,但声乐界有句行话,“声乐没有永远的方法”,不但鼻咽腔共鸣要与咽后壁打开进行协调,还要与其它共鸣器官相通才行,而这种技能一旦得到,并不是永远存在,只有反复练习、调整、配合,共鸣才得以稳存。这个学习过程中,耳朵的敏感度也至关重要,因为耳朵对声音的误判直接会导致声乐路途和方向的变化。所以,声乐的共鸣问题,特别是鼻咽腔共鸣,在歌唱中,受到中外歌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这种技能对作者的来之不易,所以在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我知道,在歌唱中,仅仅依靠这两个训练有素的歌唱器官去服务于全部歌唱的目地,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和其他歌唱器官的娴熟机能进行配合。同时,我在撰写这篇论文时也小心翼翼,因为研究生的真正学习时间也就短短两年多,所以也不至于让我跃入声乐之龙门,亦即想学到声乐的全部歌唱机能也不现实,那么毕业后还有很长很艰难的学习之路要走,而且,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只能仅仅吸取白萌老师的教学重点案例和我学习的心得对这个课题进行有限的论证。为了避免论证课题的孤立化,在撰写过程中,我也纳入了部分其它的歌唱器官进行论证和分析,也结合了解剖学、生理学等方面的常识,并查阅了大量声乐资料进行借鉴,以期证实个人经验的准确性。目地在于希望声乐工作者和声乐爱好者能予以参考,不再走我曾走过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