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世界各民族交往范围开始进入“全球化”的时候,也就标志着“世界历史”的诞生。交往全球化使得人类处于一个“地球村”,各地区各民族差异多样的文化不期而遇,实现着它们宿命里杂糅、交融与同化的流程。当下的中国正处于交往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化转型期,这是一个日新月异,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主流文化汉文化、现代西方文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在加速侵袭。它们在一起碰撞、也在一起共生,在这其中传统文化的表现似乎相当脆弱,但依然不能低估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生命韧度。文化交融之后,会以何种姿态重现,这需要漫长的时间给出一种答案。时下中国已进入互联信息化时代,各类传播媒介对于主流文化的传播起着不可小觑、举足轻重的作用。视觉可视化呈现成为了媒介传播的重要手段,而电视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电视的声画结合,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立体与直观,大大降低受众接收信息的门槛,大幅度提升了信息传播的形象度与感染力。电视的覆盖面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极为广泛,特别是在偏远的少数民族乡村地区,“电视独大”可以说是偏远少数民族乡村传播格局的重要表征。少数民族地区寨民日常生活与电视媒介的关系密切,电视成为了他们了解外界的重要窗口,为他们输送外界各类信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消遣娱乐的同时,也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寨民思想和行为的一点一滴,参与解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建构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文化。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云南省少数民族布朗族传统村寨翁基社为个案,研究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变迁内容、过程与影响,重点从电视媒介传播的促进因素探讨这种变迁发生的原因、变迁的内容方面、行为过程以及传统文化变迁带来的影响。本研究总共由三大部分构成,绪论、本论、结论。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综述、研究的起源、目的、意义与方法,说明了选定云南省少数民族布朗族村寨翁基社为个案的原因,对“文化变迁”等相关概念作出了界定;本论部分分为四章,第二章首先对景迈山翁基社布朗族村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调查梳理,采用参与观察、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收集的大量一手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分析,最终用图表等可视化方式呈现出已然发生显著变迁且与电视媒介传播影响相关的部分传统文化现状;第三章与第四章,都是阐释电视媒介导致翁基社部分传统文化变迁的发生条件、理论支撑。即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省布朗族村寨翁基社寨民的媒介接触、电视媒介接触频率与内容等进行收集可靠数据,得出电视是寨民接触频率最高的大众媒介,且电视媒介传播行为在此空间已存在至少14年之久。然后,运用新闻传播学、视觉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重点分析布朗族村寨传统文化变迁与电视媒介之间的因果联系;本论部分里的第五章主要是辩证分析介绍电视媒介导致文化变迁所带来积极与消极两方面效应。最后,第六章结论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