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裸藻,又称眼虫、绿虫藻,在淡水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征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能够自养、异养和兼养生长,但自养条件下生物量产量相对较低,因此近年来其异养培养更受工业应用的重视。其产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生育酚、脂质和β-1,3-葡聚糖(副淀粉)等,具有重要的商业开发价值。裸藻生长会受到光强温度等培养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碳源、氮源等)的影响,因此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裸藻,又称眼虫、绿虫藻,在淡水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是一类兼具动物和植物特征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能够自养、异养和兼养生长,但自养条件下生物量产量相对较低,因此近年来其异养培养更受工业应用的重视。其产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质、各种必需氨基酸、生育酚、脂质和β-1,3-葡聚糖(副淀粉)等,具有重要的商业开发价值。裸藻生长会受到光强温度等培养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碳源、氮源等)的影响,因此探究裸藻生长的适宜条件对提高裸藻产量有重要意义。裸藻具有耐受多种外部逆境的能力,尤其可耐受酸性生长条件。近年来,裸藻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研究对象。本研究旨在以纤细裸藻(Euglena gracilis)为对象,对其生长特性进行系统的调查,包括合适的温度、光照强度、pH值及营养成分碳源、氮源,培养基的添加方式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优化,并探讨建立浮法培养体系,为降低裸藻培养成本、扩大培养规模、提高裸藻的培养效率积累数据。通过对3个裸藻藻种的比较,选定裸藻FACHB-848为主要试验对象。以裸藻EM培养基为基础,对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碳源、氮源)进行比较和筛选,确定乙醇为适宜裸藻生长的碳源,氯化铵为适宜裸藻生长的氮源。对裸藻生长的环境(温度、光照、pH)分别进行比较,确定温度在25-30℃之间,光照在3000-6000 Lux之间,裸藻生长较好,且裸藻在培养过程中会分泌酸性物质致使培养液的pH值降低。用浮法体系对裸藻进行培养表明,浮法体系可与裸藻培养较好地结合且培养液液层越薄裸藻生长越快,通气有利于裸藻的生长。对裸藻进行沉降特性观察,发现裸藻可以自沉降,提高藻液pH值,沉降速度加快,有助于后续收获。裸藻细胞的活力状态与形态有较强的关联性,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裸藻细胞活力强,呈细长状,长宽比约为8:1,且颜色鲜绿,游动细胞数可达总体细胞的60%以上,处于生长平台期的裸藻细胞活力弱,呈椭圆状,长宽比在4:1以下,颜色黄绿,细胞不活跃,游动细胞占比在20%以下,濒死的裸藻细胞基本呈圆形,颜色偏黄,细胞不再游动。
其他文献
麦棉两熟是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的有效途径。传统的麦棉两熟种植以小麦套种春棉为主,由于麦田预留行较宽,共生期长,不仅小麦产量低、棉花早熟性差,而且难以实行机械化管理和收获。短季棉符合两熟区机采棉集中成熟要求,实行小麦短季棉两熟制,可大幅缩短作物共生期,有望解决麦套春棉的上述难题。本文研究了棉麦作物时空配置对短季棉生长发育、群体结构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旨在为黄河流域麦棉两熟全程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podoptera),是一种重要的全球多食性害虫。病原菌通过幼虫取食进入体内,破坏肠道免疫系统及菌群稳态,导致宿主死亡。然而,寄主肠道微生物群落对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作用影响研究甚少。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
在水利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作为多孔结构的混凝土,尤其是水工混凝土,由于所处环境复杂、苛刻,在服役过程中更容易遭受环境中多种物质的侵蚀破坏,面临诸多劣化问题,因而在水利工程中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保障或延长水工建筑物的服役年限,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和技术被应用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将YY7特种防水材料经涂层应用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分别取该材料用量 0.1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冬小麦产区,其冬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8%和11%,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作为本省传统的高产粮区,在生产中普遍存在高水肥投入的现象,导致氮肥利用率低、农田中氮素大量盈余、地下及地表水质污染和农业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河北省冬小麦主要依赖于地下水补充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形成严重的地下水漏斗区,政府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地下水压采政策,实行
多年来小麦大水大肥的传统种植方式,不仅制约了小麦品质的提升,使其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小麦产品需求,而且致使水资源严重趋紧,并引发地下水污染、土壤沙化、重金属含量超标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河北省作为我国小麦的重要主产区,播种面积、单产水平、综合优势常年位居全国前四,并集聚金沙河、今麦郎等小麦加工龙头企业,其能否发展小麦绿色生产技术是破解上述问题以实现小麦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然而,小麦绿色生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和消费国。番茄是河北省种植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特色产业之一。然而,番茄产业的发展,面临肥效锐减、连作障碍、面源污染等瓶颈问题。本研究为破解以上难题,开辟菜田养分微生物调控的新路径,以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和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为研究对象,针对养分微生物调控的技术关键,从施用菌剂的生物效应和
基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事关福祉民生,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而农业生产的天然弱质性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保护,因此我国持续关注农业政策改革问题,根据农业发展需要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不断地调整。为推进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2016年我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一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其中
催乳素(Prolactin,PRL)与次级毛囊(Secondary hair follicle,SHF)周期性生长有关,通过调控SHF的生长发育影响羊绒的生长和脱落,但关于PRL调节SHF周期性生长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活体试验研究绒山羊在长绒期和非长绒期抑制其PRL分泌对山羊绒生长、毛囊发育、相关激素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对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关键信号通路,通过细胞试验研究PR
孢囊线虫是危害作物的重要病原物之一,在我国发生较为严重的是大豆孢囊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导致作物生长缓慢、矮小瘦弱、叶片发黄,根系不发达,在须根上可观察到乳白色至淡黄色雌虫。在坝上高寒区,尚缺乏对孢囊线虫种类、寄主范围、生理小种和生防真菌的系统研究。本研究调查了坝上高寒区孢囊线虫的种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测定甜菜孢囊线虫的寄主范围;采用雌虫指数法鉴定大豆孢囊线虫的生理小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户创业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核心驱动。农户创业选择面临融资约束,同时农户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因此如何解决农户创业的外在金融支持及提升自身融资能力,是当前以及未来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不断融合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的供给结构,倒逼传统金融改革和创新,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以金融机构和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