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体间颗粒骨打压植骨与Cage治疗下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比较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后路椎体间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与Cage结合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间因腰椎不稳症而行椎间融合术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例112例。随机分为A、B两组,采用不同术式。A组应用Cage行椎间融合术,53例患者,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40-70岁,平均55.6±9.4岁,总共手术融合节段59个,病程9个月-14年,平均4年6个月。B组采取了后路椎体间颗粒骨加压植骨椎间融合术,59例患者,男34例,女25例;年龄范围32.76岁,平均年龄54.4±10.4岁;总共手术融合节段71个;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年1个月。两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复查并测定以下指标:日本骨科学会(JOA)腰背痛手术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椎间角活动度、融合率等。统计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分析。 结果:A组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3个月。B组随访时间12-32个月,平均13.5个月。两组手术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手术融合节段所需的医疗费用高于B组。两组的椎间隙高度有明显恢复,腰推椎间角活动域明显减小,两组术后增高高度比较,P>0.05;两组末次随访增高高度比较,P>0.05。两组术后椎间活动度比较,P>0.05;两组末次随访椎间活动度比较,P>0.05。两组术后半年融合率A组92.5%,B组96.6%,A组半年时的融合率小于B组;两组末次融合率相似,A组98.1%,B组98.3%。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4.5%,无Cage移位、脱出,4例发生Cgae沉陷,A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3.6%高于B组。两组JOA评分变化比较,P>0.05;两组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变化比较,P>0.05。 结论:应用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且有较高的融合率。后路椎体间微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达到了椎间融合器相似的临床效果,对经济收入较低的人群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髋关节置换与DHS(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疗效。 方法:收集98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关节
目的:  探讨颅外段颈动脉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中的作用,同时观察依达拉奉、阿托伐他汀治疗作用。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
目的:研究磁共振LAVA序列对胰周血管的显示情况;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GE公司signa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中CD3+CD8+T细胞上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分析CCR7的表达与胃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探讨CCR7在胃癌的发生、
目的:  通过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蛋白在稽留流产(missed abortion, MA)患者及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
目的:  通过对81例接受肾上腺切除、26例接受肾癌根治术、21例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以及1例接受特殊微创内视镜手术切除肾上腺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