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土地利用碳排放空间分异及横向碳补偿分区研究——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日益增加,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实现碳减排,已逐渐成为全球性课题。“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既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城市群作为当下我国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而形成的产物,不仅是国家参与全球竞合的主要地域单元,更是推动地方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桥头堡,从而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而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较弱,资源与环境压力的却在逐年加大,由此导致人地矛盾问题日益严重。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色经济发展的典型生态屏障区,在呼包鄂榆城市群内部建立起横向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对于开展碳减排责任分摊、积极稳妥实现“双碳”目标以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影响下的碳排放充分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的干扰程度,从这一视角研究碳源、碳汇及生态补偿对区域绿色经济和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土地利用遥感数据为研究起点,首先基于碳排放系数将直接核算法与IPCC标准下的间接核算法进行互构,通过测算城市群内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6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源、碳汇量,达成研究区净碳排放量的核算;其次通过经济贡献-生态承载二维评价体系揭示区域内碳排放效应,并通过计算Dagum基尼系数分别从总体和子群分解角度把握碳排放的空间分异规律;最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构建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碳补偿分区优化格局,从而针对每一类碳补偿-主体功能区二维联合分区,提出精准化、指向性的低碳经济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整体上土地利用碳源排放量远远高于碳汇吸收量,各县域城市间的土地利用净碳排放量区域分布不均衡性显著,总体Dagum基尼系数G为0.628,呈现出“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是由城市群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差异与产业规划布局决定的。鉴于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是引起碳排放数量规模转变与空间布局差异的重要因素,很有必要将“双碳”目标全面引入到土地用途管制工作中,从而有效防范由于城市无序扩张造成的碳排放风险扩大局面,以用地结构的合理规划来引导城市群整体固碳能力的提高。(2)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ECC)值总体空间分布较为均衡,大多介于0.5~1.0之间,呈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鄂尔多斯市与包头市间的ECC差异相对最低,两地组间Dagum基尼系数Gnb为0.230,碳生产力相对持平,且ECC均处于整个城市群区域的下位区。研究区碳排放生态承载系数(ESC)值的空间差异相对更加明显,总体Dagum基尼系数G为0.651,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四市中ESC内部差异最大的地区是榆林市,组内基尼系数Gw为0.619;地区间ESC的组间基尼系数Gnb基本持平,且均处于0.6以上,因此呼包鄂榆城市群内任何两市之间皆存在较大的碳排放生态承载力差异,亟需在区域内加紧形成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以协同提高区域碳汇吸收能力。(3)依据各县域单元规模本底、经济贡献、生态环境承载和开发基础四维属性的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基于K-Means聚类模型,将呼包鄂榆山城市群碳补偿区划分为三类:补偿区、平衡区和补偿区。补偿区包括10个县级城镇单元,主要集中在区域中部和南部;平衡区共有16个县单元,该区域大多位于补偿区周边,碳排放的经济贡献与生态承载功能相对较为匹配稳定,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获补区总共5个县级城市,全部分布于呼包鄂榆城市群外缘地区,占城市群县级城市总数量的16.129%。将3类碳补偿分区与主体功能区划叠加后,最终形成呼包鄂榆城市群县域碳补偿分区细化方案,即将其重构为6种分区:补偿区-重点开发区、平衡区-重点开发区、平衡区-农产品主产区、平衡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获补区-农产品主产区以及获补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针对重塑后的每一类碳补偿分区,分别提出精细化、指向性的低碳经济发展方向及策略。经检验,研究区多数样本的Silhouette值均大于0,平均值为0.587,聚类效果总体较优。
其他文献
农村土地制度史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农村经济发展又影响农民的福利,因此合理的土地制度关乎农村土地利用和农民福利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来源有了更多渠道,但是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对农民福利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我国土地制度变迁影响着农村社会福利变迁的结果。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为线索,对土
学位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推进,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问题也引发了大规模的关注,关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相关研究也更加广泛和深入。学者们的目光开始聚焦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上。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此背景下,解决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日益加重的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鄂尔多斯地处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自然资
学位
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全球普及、劳动方式多样化和新变化的背景下,在线劳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和就业形式,对传统就业方式、劳动形式与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监管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这一冲击随着在线劳动平台的发展将不断变大。所以,作为数字劳动平台中日益发展壮大的平台类型以及全球外包实践发展的最新形式,在线外包平台成为亟需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数字平台中的在线外包平台是如何产生的,全球发展现状如何,其
学位
本文在设定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本模型基础上,通过岭回归来计算模型中各变量的系数,从而测算各生产要素投入对玉米产出的边际效应,运用索洛余值法对内蒙古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及各要素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进行计算,并通过协整检验及VAR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受灾比例和有效灌溉比例对内蒙古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是显著的。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2001-2020年内
学位
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农户摆脱贫困,为脱贫攻坚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如今易地搬迁政策的工作重点转为后续帮扶措施的全面实施,基于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的特殊性,产业扶贫政策是解决农户民生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战略转型的关键之策,是实现农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使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得以延续发展。
学位
2010年,内蒙古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标志着内蒙古步入了老龄社会。内蒙古步入老龄社会后,其老年人口比率不断上升,老年人口的总量规模不断增大。2022年末,内蒙古60岁及以上人口为515.0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21.4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2.95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4.7%,已跨过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线。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以及劳动力老化等问
学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生态宜居是关键底线、重大任务。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实施,人民对生态宜居的关注度提高,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地区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内蒙古半农半牧区是连接内蒙古农作物种植区和草原畜牧区的生态过渡地带,是影响内蒙古全区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区域,其生态环境变化对内蒙古全区的生态环
学位
生态脆弱区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对生态脆弱区域展开研究有助于从全局上实现国家整体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脆弱区广义上指生态条件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或社会经济按目前模式继续发展将威胁到生态安全的区域。内蒙古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的典型区域,同时又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方重要安全稳定屏障,水资源贫乏,干旱严重,生态与环境的发展不断
学位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未来方向。智慧城市以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为目标,以创新驱动转换经济增长动能,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经济发展协调性和成果共享性,而这些同样是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影响,如何在建设智慧城市的同时更好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思考的。基于此,本文研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土地的利用程度加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越来越多,导致了当下生态系统的失衡,对自然环境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土地系统作为生态安全系统的重要一环,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密切相关。要加强生态的保护,就要先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衡量,关键则在于厘清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响应关系,通过对土地利用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