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定量分析家兔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和钙调素(Calmodulin,CaM)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时间规律,并以穴位电针为干预手段,研究其在面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探讨E-cadherin和Calmodulin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以阐述穴位电针在面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方式和途径。方法:成年健康的新西兰家兔52只,设立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正常对照组选用新西兰家兔4只,不作任何处理,空气栓塞处死动物后直接取脑桥中下部含有面神经核的组织进行HE染色,行面神经核团定位及正常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形态学观察、并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手术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各选用24只实验动物,建立右侧面神经上颊支压榨性损伤(损伤程度符合SunderlandⅣ度)实验动物模型,分别按术后1天、4天、7天、14天、21天、28天六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4只)进行实验观察及检测。手术对照组术后不做任何治疗,使之自然康复;针刺治疗组于术后2小时即选取颧缪穴、地仓穴、四白穴、翳风穴、颊车穴、阳白穴和合谷穴予以穴位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30分钟,直至检测时间点结束。手术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待实验结束后,各取脑桥中下段的脑组织经石蜡切片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面神经运动神经元角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则按各实验组、各实验时间点,分别空气栓塞处死动物后,根据家兔脑立体定位图谱切取脑桥中下部含面神经核团的脑组织,提取其中的总rna,并以之为模板进行逆转录反应得到c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cdna进行扩增,检测面神经核运动神经元中e-cadherin和calmodulin的相对表达量。由系统自动输出目的基因相对内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rq值,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将目的基因的rq值按各时间点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针刺治疗组在各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均比手术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针刺治疗组e-cadherin和calmodulin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手术对照组高,手术对照组比正常对照组高。两组模型实验动物面神经核中e-cadherinmrna的相对表达量于术后第1天均有上升;手术对照组于第7天出现表达最高峰并维持一周的高表达后迅速下降;针刺治疗组的表达高峰期也出现在术后第7天,也有近一周的高表达平台期,但其表达最高峰位于术后第14天。两组模型实验动物面神经核中calmodulinmrna的相对表达量于术后第1天即可见升高,并持续上升,于术后第14天达表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但针刺治疗组于术后第4天可见表达量上升速度增加的趋势,手术对照组却可见表达量上升速度下降的趋势。将针刺治疗组两项检测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r=0.660,p<0.05);手术对照组的两项检测指标也具有正相关关系(r=0.636,p<0.05)。结论: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e-cadherin和calmodulin的表达量均有增加,这种高表达可能与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修复有关。穴位电针对周围性面神经损伤的作用方式和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中e-cadherin的calmodulin的高表达,使表达高峰提前,并延长表达高峰期等方式来促使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恢复。e-cadherin可能是通过第二信使ca2+的介导的细胞间信号转导来促进calmodulin发挥生物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