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产业结构深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投入强度、利用强度、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影响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而土地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才是解决我国人地矛盾的根本之策。所以,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土地资源有效配置成为目前区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总结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的概念和内涵,并对产业结构影响土地利用的机理作了细致的分析;其次,依据本文的整体思路,以产业结构效应(MIX)和产业竞争效应(DIF)构建了衡量城市产业结构的综合指标体系;同时依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构建了衡量土地利用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指标测算。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产业结构现状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评析;最后,本文以STIRPAT模型(1994)为基础,以2002年至2009年全国30个省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产业结构与土地集约利用整体发展趋势良好,但土地利用强度和利用结构综合值较低,说明我国土地粗放利用方式仍未彻底转变,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依旧普遍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依然有待调整和优化。同时产业结构效应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并不显著,而产业竞争效应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十分明显。研究最终认为: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都是综合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影响深远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伴随经济社会多种因素共同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制定者需要把握住促进产业调整和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期和短期的因素,既不能毫不作为,也不能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