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以口耳相传或动作传授为主要方式进行传承,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无论是对个人或民族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宝贵的非遗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非遗所遇到的危机,并没有被大多数人了解,其遇到的困境呼唤着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加强非遗的保护,还是加强对非遗的研究,对非遗的传播都成为其应有之义。中国非遗传播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其制定了一整套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制度,各地的文化部门也设立了非遗中心,主流媒体也加强了对非遗的关注和报道。非遗传播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民间力量加入非遗传播能加强非遗传播的力量。中国的独立纪录片自1990年诞生以来,一直活跃于我国的民间,独立纪录片创作者群体自觉加入非遗传播者的行列,将镜头对准非遗的生存现状,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现状,关注被主流媒体所忽视了的边缘化的非遗。他们强烈的个人化表达的风格,为我国的非遗传播贡献了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独立纪录片和非遗传播发生联系,缘于中国独立纪录片创作者们自发的关注非遗,进而用镜头纪录身边的非遗。非遗独立纪录片的的传播,也促进了非遗的传播。笔者从非遗传播,非遗独立纪录片的创作,独立纪录片与央视科教片的比较这三个方面,以独立纪录片导演鬼叔中的纪录片《玉扣纸》、《老族谱》、《垄谷纪》和《罗盘经》为例,分层次探讨独立纪录片在非遗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和不足之处,以期提出独立纪录片在非遗传播上的改进策略。希望能给独立纪录片创作者提供些许借鉴,使得独立纪录片为我国的非遗传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第一章主要是对独立纪录片和非遗这两个主要的概念进行一般性介绍,同时对非遗题材的独立纪录片进行回顾。本文第二章主要是阐述非遗传播的特点,结合非遗和独立纪录片的传播特点,分析独立纪录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优势。本文第三章主要是分析以非遗为题材的独立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以鬼叔中的“风土系列影像”为例,对其进行文本分析,简略考察鬼叔中的影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看其长期和短期作用。本文第四章主要是对央视的《留住手艺——千年木活字》进行文本分析,并且比较研究《老族谱》和《留住手艺——千年木活字》,分析央视科教片和独立纪录片在纪录非遗时的不同,比较二者在非遗传播中的差异和利弊,以期为独立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本文第五章则是总结与反思,总结独立纪录片在非遗传播中的作用,反思独立纪录片在非遗传播中的不足,试图探寻出独立纪录片在非遗传播上的长期策略,以期为以非遗为题材的独立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