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货币政策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结合其在微观实体经济中的传导效用。我国尚处于非强势有效的资本市场,金融发展水平并不发达,因此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更适用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对信贷供应量水平以及信贷利率的调节来控制经济市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进而调控微观实体经济的发展。银行借款作为受货币政策影响颇深的信贷资源同时也是微观企业个体一项重要的信用资源。在信息不对称的金融系统中,企业过去的信用记录是银行贷前审查的重要方面,企业的信用也决定着银行借款融资的数量与期限结构;而另一方面,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经济活动交往密切,随着交易时间的延续能够建立起一定的信任度,企业借此所获得的商业信用也是另一种融资方式。本文将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称之为企业的“信用资源”进行研究。回顾以往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研究都集中于宏观经济层面,少有文献能够将宏观政策与微观个体行为相结合进行研究。事实上,面对宏观货币政策的波动,微观企业个体如何应对外界所提供信用资源的变化,企业自身会采取何种会计行为来缓解货币政策带来的冲击,企业信用资源配置的改变会对其自身未来业绩与市场价值有何影响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表现出的差异等等,都是微观企业财务会计研究的新方向,而且对以上问题的研究都有助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维护。本文受到“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学术研讨会上各位著名学者讨论话题的启示,对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经济个体信贷资源配置以及会计政策选择与经济后果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鉴于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宏观货币政策的大背景,结合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机理、信号传递理论、微观企业会计稳健性政策以及信贷配给与信贷歧视等理论展开研究,将宏观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相结合,通过实证分析力求于拓展现有微观企业会计研究范式,探寻宏观货币政策在微观企业中的传导机制,通过考察微观企业应对行为的表现来衡量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为未来宏观政策的制定与维护做出有效建议。本文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对货币政策与上市公司信用资源配置、信用资源与会计稳健性政策以及信用资源对上市公司经济后果影响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在肯定信贷传导机制适用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前提下,结合我国银行信贷配给与信贷歧视理论、商业信用融资动因理论以及产权性质理论,阐述了在宏观货币政策调控下,我国微观上市公司信用资源配置的互动关系机理、上市公司信用资源配置与会计稳健性政策选择相关关系以及信用资源配置对上市公司业绩与市场价值的影响。其次,本文对制度背景与概念的界定以及文章总体理论思路框架进行了阐述。从货币政策的定义、调控手段、中介目标以及传导机制方面对货币政策制度背景进行梳理与论述,并指出我国是通过信贷传导机制来进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其后明确定义本文所研究的主题“信用资源”的概念范围是指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在阐明以上概念的基础上,论述文章的总体思路。再次,对我国货币政策与上市公司信用资源配置问题展开实证研究分析,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产权性质的区分,从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互动关系、银行信贷资源与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以及信用资源对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与市场价值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上市公司银行信贷量减少,贷款成本显著提高,相反商业信用的使用显著增多,会计稳健性提高,且在民企中更加显著;货币政策支持的行业,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量,其信贷成本也显著较低,且在国企中更加显著;非货币政策支持的行业,会使用更多的商业信用,会计稳健性更高,且在民企中更加显著;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银行信贷资源且在国企中更加显著;而且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与非政策扶持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其银行信贷资源的获得有助于其未来业绩与市场价值的增长,但此时商业信用的过多使用不利于其未来业绩与市场价值的提升。最后,总结各章主要结论,提出启示、创新点与政策建议,并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建议。微观上市公司在面对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宏观货币政策时会做出相应的防御行为,其中商业信用的使用以及会计稳健性的提升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货币政策在微观实体经济中的传导作用,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不仅仅需要关注信贷供应量以及利率的调节,还应关注微观实体经济的其他方面对货币政策效用的影响作用。并且我国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还需重点加强信贷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