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和van Leeuween进一步提出的听觉语法理论,借助多模态视频分析软件Elan,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视线接触、社会距离、视听角度、视听情态、旋律等方面分析世界四大百老汇音乐剧之一—《猫》中的互动意义构建。主要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猫》的视觉模态是如何构建互动意义的?(2)《猫》的听觉模态是如何构建互动意义的?(3)《猫》的视听模态如何相互作用以构建互动意义从而服务于该音乐剧主题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视觉模态中,通过分析视线接触发现,《猫》中需求类和提供类图像分别占50.6%和49.4%,分布近乎均衡。由此可见,《猫》作为音乐剧,不仅有提供信息的功能而且倾向于与观众建立亲密的联系以吸引他们与舞台人物互动。社会距离中远景占40.1%,高于近景(23%)和中景(36.9%)。创作者让观众从公共距离角度了解剧中人物生活,目的在于引导观众从全景角度感受多姿多彩的猫族生活,与“杰里科家族是人类社会缩影”的隐喻照应;近景和中景的少量使用则有利于缩短与观众的互动距离。从视觉角度方面看,正面视角与斜视角拍摄分别占52.3%和47.7%,分布近乎均衡,旨在全面展现人物情感与生活状态;垂直视角中平视占50.7%,高于仰视和俯视(占30.7%和18.5%)。平视视角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平等的,与“尊重与爱”的主题相呼应。视觉情态图像的使用频率在不同情节差异较大,反映了创作者善于用高低情态来渲染不同情节的氛围,呼应主题。听觉模态中,从听觉社会距离和角度看,正式距离占34.3%,其使用频率最高,体现了猫族杰里科舞会的正式性和创作者对舞台人物的尊重。此外,人物声音的响度差异可表现剧中人物的社会距离和社会地位差异。从旋律角度来看,音高上升、中音域和中音调出现频率较高,分别占40.8%,59.6%和36.3%,主要体现了《猫》中人物喜悦、积极、宽容的情感。从听觉情态角度看,除了开端念白部分,全剧大多数声音属于高情态。最后,通过分析模态关系方面,笔者发现《猫》中视听模态之间的关系主要涉及了互补关系,即视听模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音乐剧的整体意义建构,表达“尊重、爱与宽容”的主题,推动情节发展。本文首次就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于音乐剧语篇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进行了尝试研究,揭示了音乐剧中的视听模态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建构互动意义,也为音乐剧研究提供了一个应用语言学多模态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