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涉身哲学和涉身认知的迅速发展,索引假设,侵入式框架等强调语言意义来源过程的话语理解模型先后出现。其中,索引假设将话语理解分索引(indexing)、提取可供性和整合(meshing)3个加工过程,同时强调这3个过程是动态交互的,而非系列进行的。作为“索引假设”所设定的一个心理过程,“可供性”提取的心理现实性备受关注。在当前研究中,利用E-prime、ERPs(Event-related Potentials)等技术对“可供性”提取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本族语者对自己母语的理解为主,而专门针对双语者在母语、外语可供性提取差异上的对比研究则几乎没有。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研究采用英、汉两类语篇作为实验材料,以中国EFL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利用ERPs技术,着重探讨以下问题: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理解汉、英两种话语时可供性提取效率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采用被试内2(话语类型:可供性可提取话语与可供性不可提取话语)×2(语境类型:英语语境与汉语语境)实验设计,选取30名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被试,其中男生11名,女生19名。该实验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实验室分两次进行。其中15名受试在完成汉语实验一星期后再进行英语实验,而另外的15名受试则先进行英语实验,一星期后再进行汉语实验。在这两个实验中,被试首先要求认真阅读并理解一个由段落和关键句构成的话语,接着判断探测词的真假,最后需要判断随后呈现的陈述句是否与前面的话语内容相符合。实验使用E-prime1.1软件编程,脑电数据通过Neuroscan4.5和Synaps 2采集、记录并且离线分析,最后将结果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行为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可供性”可提取条件下,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对汉语语境下英语目标词的反应时[M汉/可提取=824.41ms]短于英语语境下英语目标词的反应时[M英/可提取=981.96ms],并且存在显著差异[t可提取汉英=2.43,p=0.030];而在“可供性”不可提取条件下,中国EFL学习者对汉语语境下的英语目标词的反应时[M汉/不可提取=961.9ms]也短于英语语境下英语目标词的反应时[M英/不可提取=1123.3ms],但差异不显著[t不可提取/汉英=1.67,p=0.118]。这表明,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英汉话语理解中存在可供性提取效率差异,母语具有明显的优势。(2)脑电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在“可供性”可提取条件下,探测词在230–550 ms时间窗内汉语语境[MA汉语=-0.467]所诱发的负波要大于英语语境[MA英语=0.252],但差异不显著[t可提取汉英=2.037,p=0.111]。而在“可供性”不可提取条件下,探测词在230-550ms时间窗内汉语语境[MA汉语=-0.961]下所诱发的负波要大于英语语境[MA英语=0.397],并且差异显著[t可提取/汉英=5.103,p=0.007]。这表明,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英汉话语理解中存在可供性提取效率差异,母语优势明显,与行为数据的结果一致。综上所述,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在英汉话语理解中存在可供性提取效率差异,即便是中国高级EFL学习者对母语的理解效率仍然高于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