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日渐加剧与经济增速的持续缓和,我国经济调控的着力点逐渐从需求侧走向了供给侧。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战略,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明确了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实施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效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入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的扭曲,抑制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企业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态度取向、行动措施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国务院“十三五”规划建议力争到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规划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这些银行也要面临各种新的挑战。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势之中,国有商业银行该担负怎样的历史使命?其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对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构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家们的重视,这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意义。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对金融企业形成正确的引导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因此,有必要在新形势下研究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和创新模式,深入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的策略,探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的途径。中国银行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于1912年2月5日正式成立,总行位于北京市。中国银行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保险、航空租赁等。中国银行是中国唯一持续经营超过百年的银行,也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2018年员工人数达到了3 111133人。作为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银行做出对比,意在发现其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使中国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化被动为主动,以国家政策为引导,积极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市场上涌现出的金融服务需求,从而更好地摸索出自身转型方向。具体来说,本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撰写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应当清醒地判断当前所处的阶段,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通过管理效率、经营水平和有效金融供给的提升,产生新的生产力跃升,真正实现对金融新常态的引领。此外,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数据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并对比了中国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后文提出建议做出铺垫。第二章主要列明文献综述,分别从国内和国外学者的研究角度对银行业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及评价方法与体系进行列举概述,意在借鉴并吸取前人的研究经验和教训,更好地为本文的研究做出理论铺垫;第三章主要是对中国银行国内发展现状的概述,包括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发展史及中国银行发展史的介绍。在分析中国银行发展现状时,本文主要列举了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从净利润、总资产与总负债及不良贷款率的角度对五大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中国银行的优势与不足,得出中国银行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具有代表性的结论。第四章主要将中国银行与一些发达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银行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比较对象有摩根大通,富国银行与汇丰银行等。通过分析并总结国内外银行的业务结构、人员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及企业文化,明确中国银行存在的不足,以便进一步探讨提升的路径。第五章主要提出了提升以中国银行为代表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引领,推动机制创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业务结构多样化,支持绿色经济,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注重银行文化品牌建设等。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得出中国银行仍有较大空间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结论,应积极吸取国外先进银行的发展经验,助力于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此外,本文还阐述了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性等,盼望日后的写作研究能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