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画种,水彩画形成于19世纪初的英国,后经过艺术家和海上贸易在中国的广州生根,并形成了贸易水彩画。1852年上海土山湾画馆的前身圣依纳爵唐工作室开始授徒,是中国最早的美术教育机构,其先后培养了陆伯都、刘德斋、徐詠青等中国西画家。1904年中国的教育改革随着《癸卯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而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图画手工课开始成为一个学科,并普及到全国,而水彩画便是最初色彩教学使用的主要画种。1906年南京的“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培养了中国的第一批美术师资和第一批水彩画家。上海的周湘的教学活动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刘海粟、乌始光等人引领到了美术的道路上,直到他们开始自己办学。辛亥革命之后美术的中心挪到了上海,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越来越好,也日趋正规。水彩画在早期的作用是主要的色彩课程,但伴随着月份牌画的兴起,也引起新的学习热潮。1919年,五四运动改变了国人对教育的认识,刘海粟也通过和日本水彩画家石井柏亭的交往而开始日本美术考察之行,并最终改变了上海美专的教学设计。1920年之后我们主要考察了王济远、李毅士、倪贻德等画家的教学和创作活动。白鹅画会的成立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水彩画专门研究机构,更是一个业余补习学校,其教学成果足以让我们侧目。1927年之后由于留学法国的学生的陆续归来,以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的建立,让水彩画在经济中心的上海和行政中心的南京之间展开了双城之间的竞争。上海以完备的商业需求和市场引导为特点,分工很细,竞争很激烈,也导致画家的风格差异更为明显。这一点可以从冉熙和张眉孙的干湿完全不同的画法中看出。南京的水彩画却没有太多市场的因素,更为独立。而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水彩画家也带来一种不一样的创作理念。这也几乎成为南京水彩画的一个特点。在1902—1937年抗战之前,水彩画是怎样在上海和南京发展的呢,本文试就展开上述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