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它的出现缩短了区域间时空距离,适应了人类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追求,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迅速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络的动脉和区域物流的重要桥梁。论文总结了国内外高速公路与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将投资拉动理论、运输通道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开展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更深入地分析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深度和区域差异,论文在概述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后,联合运用“轴线—轴心”法与过境行政区法(运费—时间模型与GIS软件)将山东省140个县市区划分为现状影响区与潜在影响区,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定性分析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理,并集合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信息熵(Entropy)、模糊综合评判法(FCE)构建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从时间角度上看,高速公路对山东省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高速公路的社会影响贡献率最大,环境影响贡献率与经济影响贡献率较低;高速公路对社会影响与对环境影响的相关度为-0.8615。经济指标中,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对高速公路的反应处于波动下降中,而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效益对高速公路的灵敏度却在稳步上升;社会指标对高速公路的灵敏度逐渐上升,其中区域现代化进程灵敏度最高,区域对外联系次之,区域教育卫生医疗最低。高速公路环境负外部性日趋突出,因此在高速公路建设及运营中要时刻注重环境保护。从空间角度上看,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从经济、社会指标上看,高速公路对现状影响区的影响要大于对潜在影响区的影响,高速公路对现状影响区、潜在影响区内部环境发展影响大致相同,甚至出现了高速公路对现状影响区环境影响要弱于潜在影响区的个例,这反映出高速公路溢出效益与负外部效益的经济价值大致相等。就两影响区内部而言,高速公路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程度也存在差异。评价结果呈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高速公路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总体强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在中部地区又有北部高于南部的现象。若按照山东省“两区一圈一带”划分方法,高速公路对现状影响区、潜在影响区影响中,对“蓝区”、济南都市圈影响最大,“黄区”部分次之,“鲁南经济带”部分最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高速公路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例如:变观念为行动,强调区域协调发展;以时间换空间,扩大区域发展规模;以高速换效率,促成区域一体化发展;以科技促效益,提升建设和管理水平等措施,实现高速公路与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