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人类及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生态环境不断被破坏,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辽宁省阜新市是一个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又因煤而衰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市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矿业用地广泛,但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造成资源日益枯竭并形成的矿坑、矿井、采煤沉陷区等工矿废弃地较多,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辽宁省阜新市地处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丰富、干燥多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上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自然因素叠加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阜新市的经济发展。对阜新市进行生态脆弱性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气候改变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揭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脆弱性的时空分异规律,同时,对于开展区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促进阜新市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据阜新市生态环境特点,利用阜新市2000、2005、2010、2015四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气候、降水量、土壤、遥感影像与数字高程模型(DEM)等地理空间数据,同时结合阜新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等统计数据,利用GIS和RS技术结合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模型(SRP)研究阜新市2000—2015年十五年间的生态脆弱性时空变化规律。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在分析影响阜新市生态脆弱性成因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生态恢复力、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压力度的准则层,其中准则层中包含了景观结构、活力、功能、地形因子、地表因子、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人口活动压力和社会环境压力9项内容的要素层,并最终由景观多样性指数、生物丰度、矿区点干扰、居民点干扰、坡度、坡向、高程、植被覆盖度、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土壤侵蚀强度、人口密度和GDP密度14个约束性指标构成的指标层来完成阜新市生态脆弱性逐层分级的评价指标体系。(2)从4个不同年份,5个生态脆弱性等级的面积变化来看:2000—2015年十五年间,阜新市微度脆弱区不断向东北蔓延,主要由于阜新地区气候严重干旱以及过度开垦耕地造成,面积由13.37%增加到34.09%;轻度脆弱区面积不断减少,由62.93%减少到34.84%;中度脆弱区变化相对不大,由4.38%增加到7.89%;重度脆弱区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变化明显,由6.07%增加到10.45%后降至4.89%;极度脆弱区面积由13.38%增加至18.29%,除自然因素影响外,主要由于采矿业萎缩使极度脆弱区变化不明显,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阜新市东部以轻度脆弱为主,西部主要以重度脆弱为主;中部生态承载力较好,主要为轻度脆弱和微度脆弱;其中东北部以重度脆弱为主向极度脆弱过渡。(3)生态恢复力、生态敏感性、生态压力度区域差异性表现明显,三者综合反映出阜新市生态脆弱性特点。阜新市的微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阜蒙县的国华乡、大板镇、平安地镇和旧庙镇;轻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阜蒙县的旧庙镇、平安地镇和泡子镇,彰武县的四堡子乡;中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彰武县的大冷蒙古族乡、前福兴地乡、满堂红乡、五峰镇;重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彰武县的阿尔乡镇、章古台镇和阜蒙县的阜新镇、化石戈乡;极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太平区、新邱区、阜蒙县的化石戈镇、阜新镇、东梁镇、彰武县的彰武镇、阿尔乡镇和章古台镇等地。总之,阜新市生态脆弱问题十分突出,不同脆弱类型,尤其是重度脆弱区面积较大,同时微度脆弱区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