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乏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协同适应关系一直缺少明确的定量研究,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有必要深入探讨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设施作用关系。而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状况差异很大,如何将具有相同属性的地域进行聚类分析,以选取针对性强的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发展模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综合交通服务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熵权模型、计量模型、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最优化方法等进行分析讨论。首先,在相关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关系理论基础上,阐释综合交通服务体系内涵。其次,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交通服务定量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二者的动态演化关系,提出了协调指数概念,用以描述综合交通服务与新型城镇化的定量适应关系。再次,从综合交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角度将区域划分为优势发展区、特色发展区、潜在发展区。最后,运用交通网络优化思想,分析各协同区域交通网络发展最优指标,并选取各分区差异化的综合交通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模式。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综合交通服务涵盖运输方式、设施布局、网络结构及体制机制软硬件4个部分,福建省2009年至2014年综合交通服务系统与新型城镇化系统适应度均为不适应,其中2009年至2012年间协调度在小范围内来回波动,2013年为近6年内协调度最高。2009年至2012年协调等级为失调,协调度数值较低,2013年和2014年协调度C(t)数值稍有增长,协调等级为濒临失调。总体来看,2013年和2014年协调等级较前4年上升了一个等级,福建省综合交通服务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但两个系统间适应度仍需提高。 第二,基于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进行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改进分区综合交通服务需求预测模型研究。得出了2020年、2025年及2030年福建省客货运量的预测值分别为118822.2万人、137771.8万吨;139503.2万人、171443.3万吨;160184.2万人、205114.8万吨,并预测了客货运总量的空间分布关系。 第三,建立了依据地区经济、新型城镇化、综合交通服务三个维度指标,建立了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服务协同分区评估体系。通过 K均值法对样本进行了聚类,将福建省9个地级市划分为3个类型区,即优势发展区(厦门)、潜在发展区(福州,泉州,龙岩)、特色发展区(莆田,漳州,三明,南平,宁德)。 第四,通过各分区的特性指标对比以及各分区的实例分析表明:优势发展区交通网络已经成形,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稳步发展;潜在发展区交通网络基本成形,但各运输方式的客货运分配以及各类干道建设发展不均衡;特色发展区交通网络建设发展滞后,航空运输短板明显,各类干道的基础建设也相对落后。 第五,通过分析对比各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构建综合交通服务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模式匹配指标体系,定量化研究福建省各分区发展模式选择。通过综合各分区与各发展模式综合关联度的计算得到最终匹配结果:优势发展区适合均衡发展模式,潜在发展区适合引导型发展模式,特色发展区适合不完全发展模式。最后对各分区提供了一些发展思路。 本研究以新型城镇化与综合交通服务协同发展为研究目标,借鉴城市规划学中的分区理论,提出了协同分区发展理念,研究视角新颖。基于数据统计和实证分析,得出了福建省三种基本协同分区划分及协同分区选取的发展模式的新观点。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及综合措施,对改善综合交通服务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新意和实际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