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榕树与传粉榕小蜂专性共生关系的化学生态学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kais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已知的大约750种榕属(Ficus,Moraceae)植物中,几乎每一种都与其专一性的传粉榕小蜂(Agaonidae,Chaloidoidea,Hymenoptera)建立了专性传粉共生关系。一种榕树只能由与其相应的一种传粉榕小蜂为其传粉,作为回报,榕树为其传粉者提供后代发育的场所。这种共生关系存在的前提在于传粉榕小蜂对寄主榕树的准确定位。过去的研究表明,榕树的隐头花序在接受期时通过释放特殊的挥发物吸引传粉者。本文将挥发物分析与生物测定试验结合起来,研究榕树的挥发物组成、释放规律以及它们对传粉榕小蜂行为的影响,以更深入地探讨榕树一传粉榕小蜂共生关系维持的化学生态学机制。本文的研究丰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榕树挥发物的特异性以及传粉榕小蜂对寄主的识别能力。 对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四种榕树,包括雌雄异株的斜叶榕(F.tinctoria)、对叶榕(F.hispida)、鸡嗉子榕(F.semicordata)和雌雄同株的聚果榕(F.racemosa)的挥发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隐头花序接受期挥发物无论是释放量,还是其组成都存在显著性差异。斜叶榕、对叫’榕和聚果榕隐头花序接受期挥发物都是通过常见化合物的不同比例的组合实现特异性的,即“泛化”策略;而鸡嗉子榕的挥发物组成的99%是一种特殊化合物对甲基苯甲醚,即采取了“特化”策略。结果还表明,榕树隐头花序挥发物的含量与隐头花序的果径和雌性小花数量等特性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在生物测定试验中,对叶榕隐头花序的接受期挥发物对其传粉榕小蜂Ceratosolen solmsi marchall表现出极显著的吸引作用,但非寄主隐头花序的接受期挥发物对C.solmsi marchali没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甚至会引起它的回避反应。在Y型管测试中,当测试挥发物与对叶榕隐头花序的接受期挥发物成分差异性越大时,它吸引的C.solmsi marchali就越少。 (2) 传粉前后隐头花序挥发物的变化及其对传粉者行为的影响。 随着传粉状态的变化,隐头花序挥发物释放量和组成发生动态的改变。接受期挥发物释放量显著高于其它时期。不过,对叶榕和鸡嗉子榕的挥发物呈现两种 _不同的变化规律。传粉后1天,对叶榕的挥发物释放量约降低为接受期的一半,且挥发物的化学成分组成变化不人:而在鸡嗉子榕挥发物中,对甲基苯甲醚在传粉后1天几乎完全消失,致使其隐头花序挥发物的释放量和成分组成在传粉前后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生物测定试验中,C.sohnsi marchali对寄主接受期和间花期隐头花序都表现出极显著的偏爱,而当它在两种时期的挥发物之间进行选择时,它几乎总是选择接受期的挥发物;鸡嗉子榕传粉榕小蜂C.gravelyi则只对寄主接受期隐头花序的挥发物表现出偏好,而对传粉后隐头花序的挥发物选择了回避。高山榕F.altissima的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 altissima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它对寄主间花期隐头花序的挥发物也表现出回避反应,而对寄主的雄花期隐头花序的挥发物没有显著的好恶。此外,还对对叶榕接受期挥发物中的四种单萜类化合物,即芳樟醇、α-松油醇、β-蒎烯和柠檬烯进行了生物测定试验,结果发现对叶榕接受期挥发物主要成分之一的芳樟醇对传粉者具有极显著的吸引作用。传粉者的行为同时受到挥发物“质”和“量”的影响,不过“质”的作用居首要地位。 (3) 传粉者对雌雄异株榕树的两种性别的隐头花序无偏选择的原因。 对叶榕两种性别隐头花序接受期挥发物在化学成分组成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雌性隐头花序接受期挥发物的释放量显著高于雄性隐头花序。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对叶榕传粉榕小蜂对寄主两种性别隐头花序的接受期挥发物没有选择性。本文的结果支持了“雌雄隐头花序挥发物相互模拟”的观点。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资源问题越来越严重,绿色可再生能源被越发重视,风电作为资源广泛、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开始大规模的发展。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现阶段机组容量和市场规模还比较小,但是其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控制灵活而且非常适合我国大量的低风速风场,更加匹配国情。因此研究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控制策略方面展开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并分别对风力机、
赛事举办是设计行业发展状况的侧面写照,本文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室内设计赛事活动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归类,根据时间、数量、主办单位等因素,从赛事的发展阶段、活动性质等方
2009年年底,一个名为“蔬菜博物馆”的艺术个展吸引了北京798创意区很多人的眼光,这个展览的主角就是桔多淇,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了西方大师们的杰作,其中包括达·芬
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技术是以电压源换流器、新型自关断器件和脉宽调制(PWM)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功率独立可控、无需额外大容量滤波装置,且运行灵活、结构
DC/DC变换器由一系列分岔产生的混沌现象是复杂抽象的非线性动力学问题,而以往该问题的数学建模与仿真建模缺乏系统性与直观性。另外,该变换器系统现有混沌控制策略在控制输出闭合轨道回到预定的稳定轨道上,存在控制不准或实现困难的问题。DC/DC变换器有着广泛的工业应用,而当这种电路随着参数的变化出现混沌行为时,将导致高幅度的噪声和不稳定行为,极大的影响了变换器的性能。由于人们对DC/DC变换器性能要求日
随着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尤其是坚强智能电网这一概念的提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成为其必然的发展趋势,电力的市场化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因此传统的负荷预测已经开始转向市场需求预测,这是电力市场中制定实时电价的基础,也是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中之重,为此各有关部门为应对这一变化纷纷提出各自的策略,发电部门的滚动发电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要求根据实际负荷的变化实时调整发电计划。传统的短期负荷预测一般是在某
海岸带盐沼是最重要和最具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在维持海岸带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有机物质分解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具有巨大的生物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论文通过批平衡实验方法,研究了多种有机酸对重金属Pb、Zn、Cu、Cd在不同土壤上的吸附、解
本论文以云南境内分布的灯盏花(Erigeronbreviscapus)居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形态水平、分子水平研究灯盏花居群遗传变异式样,探讨灯盏花居群遗传结构;同时,选取灯盏花14个居群、
绝缘子的不均匀积污在输电线路运行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导致污闪事故的原因之一,国内外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关于不均匀污秽的研究多针对于污秽沿上下表面和绝缘子串的不均匀分布,而对于污秽沿绝缘子迎风侧和背风侧的扇面不均匀分布的研究则较少。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4种典型的瓷和玻璃绝缘子作为试品,在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人工雾室里开展了扇面不均匀污秽下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