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煤为碳源制备新型炭材料的研究日益增多。褐煤氧化解聚提取小分子活性物质,是褐煤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氧化提质后形成氧解残煤。本文立足于氧解残煤利用研究较少的现状,以云南曲靖褐煤为原料,经氧化降解获取氧解残煤。进而研究了氧解残煤的微波炭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利用微波一步炭化活化法制备出了煤基多孔炭,研究了影响煤基多孔炭结构的主要因素,并考察了其在锂电方面的应用。进一步还研究了煤基多孔炭负载镍锌铁氧体及其吸波性能。为煤炭能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开拓新的途径。在氧解残煤的微波炭化研究中,主要探讨了微波参数和矿物质对炭化料结构的影响,分析了氧解残煤中矿物质的催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微波功率、延长微波时间有利于炭化产物有序程度的提高,使碳微晶在横向纵向发展。氧解残煤中矿物质对其微波炭化过程起到催化石墨化的作用,能促进碳微晶趋于规整排列。矿物质催化作用表现为G-效应与A-效应混合作用。G-效应是碳原子与矿物质中的铁元素形成相应碳化物,后碳化物分解,碳原子得以重排而趋于规整排列。A组分使催化石墨化的均一化程度得到提高。以脱灰氧解残煤为原料,利用微波一步炭化活化法制备了煤基多孔炭,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碱炭比对煤基多孔炭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煤基多孔炭热稳定性良好,所含官能团种类少,具有丰富的孔结构,主要以微孔为主,并有少量中孔。通过调控微波功率、微波时间、碱炭比这些实验因素可调控煤基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孔结构。微波技术高效节能、反应迅速,当碱炭比为3,微波功率600 W时,仅需反应10 min,所获得煤基多孔炭比表面积高达3285 m2·g-1,总孔容达1.81 cm3·g-1,微孔容达1.63 cm3·g-1。研究了以煤基多孔炭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电流密度100mA·g-1下,煤基多孔炭的首周放电比容量达到了955 mAh·g-1,循环70圈后其放电比容量仍可达到698 mAh·g-1。即使是在2000 m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仍可保持在300 mAh·g-1左右。以煤基多孔炭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循环稳定性良好,倍率性能优异,应用前景广阔。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镍锌铁氧体Ni0.8Zn0.2Fe2O4前驱体粉末。通过微波固相反应制备了煤基多孔炭负载Ni-Zn铁氧体吸波材料,探索了煤基多孔炭孔结构和煤基多孔炭配比对负载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微波固相反应法进行煤基多孔炭负载Ni-Zn铁氧体,所得Ni-Zn铁氧体颗粒较大、在煤基多孔炭表面分布不均匀,存在团聚现象。煤基多孔炭孔结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较小,孔结构中具有较大微孔容的负载材料吸波性能较好,中孔容的影响并不明显。煤基多孔炭配比对负载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很显著,当煤基多孔炭配比为50%时,在15.2 GHz处达到最大衰减20.8 dB,有效频带宽为4.4 GHz。煤基多孔炭拓宽了镍锌铁氧体的吸波性能,所得负载材料吸波性能优异,通过调整涂层厚度,可满足各频段的吸波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