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研究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特质、要义、价值,阐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就是要深刻把握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规律。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则在更高层次上提高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质量。只有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价值之问的内在逻辑,有效克服研究视阈与研究主题两张皮的困境,才能形成二者之间相向而行、双向支撑、有效促进的互动格局。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有公信力的、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满意的政府就是其中重要方面。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某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有损政府在人们心中的正面形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而且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产生消解性负面效应。研究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的就是避免因政府公信力不高而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或者通过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因此,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个重要因素出发,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现实,探讨如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效能与服务型政府同向的功能叠加,如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政府公共行政过程中并使之转化为服务型政府的治理效能,如何通过大力提升政府公信力进而旱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倍增效应等问题成为本文的逻辑起点与归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为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实践目标和原则遵循。服务型政府是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承担公共服务的政府治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之问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角研究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建构功能,有效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育人与服务型政府实践效能提升的统一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宗旨是立德树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价值就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原则、机制更好地融入政府公共服务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服务型政府建设使人民群众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体现政府施政的人民立场,快速提升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持续转化为政府治理的效能。
  论文写作遵循“阐释概念——.建构理论——追溯历史——分析现实——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展开论析。论文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抓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基本问题,阐述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逻辑关联,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可行性和重大价值。
  论文第一、二章主要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基础理论。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没建设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服务型政府的关联性与交互性,旨在说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渗透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可以更好地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二是着重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思想资源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列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政府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阐释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理论依据;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治国思想资源和西方政治思想中的治国思想资源两大向度,阐释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的思想资源。
  第三、四章作为本文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主要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阐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历史发展。一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阈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特质、要义与价值;另一方面,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和新时代三个历史阶段,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初步探索、深入实践、创新发展进行了历时考察。
  第五、六章是论文的现状研究与实践对策。论文从机遇、问题及原因等维度,对我国现阶段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实时考察,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视闽下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特别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目标、原则、机制等维度,对新时代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对策研究,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更好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新时代,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不仅表现在对人民自上而下的行政服务理念上,更表现为政府内部系统的服务能力建构上。要自觉地把政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范畴中,把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根本目的是为了打造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化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服务型政府应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尤其是为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做出新的努力,在全面建成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中不断创新、砥砺前行、主动作为、善做善成。
其他文献
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发生变化,高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并且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中国在此贸易环境下也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些年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技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高技术产品为技术密集型产品,知识产权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较早的实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促进本国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展开国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资源性大宗商品作为工业生产及社会消费的重要物质要素,其供给和价格变动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一方面,资源性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额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近些年全球金融资本开始大量进入商品市场,商品期货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甚至远超过现货产量和实物市场交易量。中国既是大宗商品的生产大国,也是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国。但受国内有限资源禀赋制约,越来越依赖于进口渠道。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且波动幅度加剧,严重
学位
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文化贸易开始逐渐作为具有高附加值的贸易方式被人们重视,文化产业承载了文化特质又带有商品属性,因此影响文化产品贸易的因素与影响传统国际贸易的因素可能有所不同。  本文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立足于各个国家间的文化距离和分类别的文化产品贸易现状开展实证分析,致力于探究国家间的总文化距离以及分维度文化距离对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得出的基本结论为:总文化距离和分维度文化距离
学位
近年来,中国纺织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国际环境不稳定加剧以及其他国家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局面。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纺织出口国,近年来出口增速和出口份额快速发展。作为传统的支柱性制造业之一,中国纺织业急需突破瓶颈期,而探寻提升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是重点需要关注的问题。美国是中印两国首要的出口市场,因此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中,结合两国在美国市场的出口表现更能体现对比的合理性,进而提出更加切实有效的发展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制造业产业升级对高技术行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本文首先总结归纳了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及研究成果进展,通过测算三个产业升级的指标,测算EXPY出口技术复杂度,研究不同的代表性国家的产业升级状况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复杂度状况。本文总结出制造业产业升级可以通过产业溢出效应、分工专业化效应及产业渗透效应等机制对出口技术复杂度产生影响。在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了SICT71-SICT79类产品作为
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国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货物出口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OFDI)成为了经济合作一个十分关键的领域。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在规模、区位分布和行业分布都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究竟哪些因素对于中国企业ODFI起主要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
服装业作为中国传统产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中国曾凭借廉价劳动力承载服装业第四次产业转移,成为纺织品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成本上升,纺织服装业开始了以中国为产业转出国的第五次产业转移。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对中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创新性地总结中国纺织服装业转移规律,并将产业转移纳入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中。  本文使用定性分析法总结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规律:节约成本、绕过贸易壁垒、
学位
中国不断推进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在此期间,国内的区域工资差异也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表现在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资源大省与非资源大省的工资存在差异。本文从两个地理因素(国内运输距离与自然资源禀赋)角度,探讨贸易自由化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并且创新性地考虑关税代表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与影响本地市场效应的地理因素的交互作用。  本文选取1997-2018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地理因素变量、贸易自由化指标放在同一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越发受到世界上各组织各国家的重视,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物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形势严峻。特别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大力消耗化石能源为代价促进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高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上吸收FDI的第二大经济体,借助外资促进自身经济发展利用外资流动带来的技术溢出提高国内整体技术水平并积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是,外商资本的流入也对中国带来环境上的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降,消费社会兴起。消费社会的兴起削弱了传统的公民身份的基础。消费社会的全景式控制要求和社会对消费者角色扮演的要求对公民身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公民身份在消费社会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社会的增长逻辑产生了绝对过剩人口。这些绝对过剩人口无法成为合格的消费者,因此是消费社会的无用的人口。国家和社会无需对其承担责任。在消费社会,国家的权力被全球性的流动性所削弱,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性的人际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