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工艺,通过性状观察、微生物限度检查、成型性指标评价、稳定性考察、靶向性考察及药效毒理考察对该新药进行临床前研究。方法(1)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对黄芪原料药进行品质评价。(2)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芪多糖。(3)采用挤出-滚圆法及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结肠靶向剂黄芪多糖微丸,响应面优化法筛选最佳制备工艺。(4)采用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微丸脆碎度、休止角和圆整度进行成型性指标评价;采用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进行稳定性考察;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进行靶向性考察。(5)通过建立Wistar大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测定黄芪多糖微丸对大鼠肠道内菌群数量、血液内毒素含量、血浆IL-2、肠粘膜SIgA含量的影响及肠粘膜病理标本的观察进行药效学考察。(6)通过大鼠半数致死量及最大耐受量测定,进行黄芪多糖微丸急性毒性试验。结果(1)黄芪药材横切面与粉末特征、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黄芪甲苷以及毛蕊异黄酮葡萄苷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2)黄芪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溶剂,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3)丸芯组成:黄芪多糖药粉、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比例为25:15:8:2,水为润湿剂挤出滚圆成丸,挤出速率为60 r·min-1,滚圆速率为1400 r·min-1,滚圆时间为4 min。最佳流化床包衣条件是风机频率为29.50 Hz,喷枪压力为0.70 kg·cm-2,包衣流速为3.00 m L·min-1,包衣增重为15%。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释放度为0%,在人工小肠液中4 h释放度<5%,在人工结肠液3 h释放完全。(4)微丸呈灰色包衣小丸,味微苦;微生物限度符合《药典》规定;具有较好的成型性、稳定性和靶向性。(5)药效学试验中治疗组Wistar大鼠肠道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血液内毒素含量下降,血浆IL-2及肠粘膜SIgA含量上升,大鼠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无断裂。(6)半数致死量试验各剂量组Witar大鼠无死亡,无不良反应;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表明,Wistar大鼠最大耐受量为临床60 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120倍。结论该制备方法适用于黄芪多糖微丸的制备,操作简单,重现性良好;质量控制方法简便易行,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体外溶出度结果显示,微丸可于结肠内定位释放;药效学检测证明,黄芪多糖微丸可有效扶持肠道益生菌、抑制有害菌,达到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的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表明,Wistar大鼠最大耐受量高于正常人体可承受的百倍,证明黄芪多糖微丸毒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