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肝纤维化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白花丹醌对肝窦毛细血管化时肝窦内皮细胞(HSEC)结构及其分泌物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Ⅳ型胶原(ColⅣ)、层粘连蛋(LN)等的影响,探讨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SD雄性大鼠200只,随机取出2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采用皮下注射40%CCl4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用量0.3mL/100g,第1次加倍注射,每2天1次。第4w末随机抽取大鼠8只做肝组织病理HE染色,证实肝纤维化模型已经建立成功。将造模后剩余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白花丹醌高、中、低剂量组。从第5w起,除正常组外,其它5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0.28mg/kg)、白花丹醌高(8mg/kg)、中(8mg/kg)、低剂量(2mg/kg)溶液灌胃6w。末次给药后24h内处死大鼠,取肝左叶做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其余肝脏用于电镜观察对肝窦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窗口的数量,透射电镜观察基底膜的形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TBIL、ALP,放射免疫法检测 HA、P3NP,ELISA法检测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Ⅳ型胶原(ColⅣ)、层粘连蛋白(LN)。 结果:(1)HE观察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和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低剂量组治疗效果显著,肝细胞出现水肿,肝细胞胞质水份过多,体积增大,胞浆淡染色,透亮度增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下降。(2)电子显微镜观察:正常组肝血窦内肝窦内皮细胞呈筛孔状结构,有大量大小不一的窗口,大窗孔直径约为1μm,小窗口约为0.1μm,皮下无基底膜;模型组窗口消失或大量减少,出现连续基底膜;③秋水仙碱组窗口数量有少量增多,基底膜变化不明显;④白花丹醌高、中剂量组窦壁上窗口数量增多不明显,中剂量组多于高剂量组,且窗口直径变大,基底膜减少不明显,内皮下基底膜呈连续状分布;⑤白花丹醌低剂量组窗口数量增多,窦壁成筛孔状,但低剂量组明显多于中剂量组,基底膜明显减少。(3)血清生化检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低剂量组血清ALT、AST、TBIL、ALP含量均下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放射免疫检测:白花丹醌低剂量组血清HA、P3NP含量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花丹醌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5) ELISA法检测ET-1、VEGF、LN、ColⅣ:与空白组对照,模型组血清中ET-1、VEGF、LN、ColⅣ的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低剂量组中ET-1、VEGF、LN、ColⅣ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低剂量组ET-1降低明显,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LN、ColⅣ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中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变化明显低于低剂量组的效果。 结论:白花丹醌可以减轻CCl4致肝纤维化大鼠的纤维化程度,并且可以降低肝窦内皮细胞毛细血管化的程度,主要是通过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肝窦内皮细胞的失窗口化,以及血清中 ET-1、VEGF、ColⅣ、LN的含量。